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饮症
大意
太阴所致为积饮。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内经)
内因
水者。阴物也。积水不散。留而为饮。有愤郁而停者。有困乏而停者。有思虑而停者。有痛饮而停者。有因热而伤冷者。(子和)揆其所由。皆因气郁中州。水浆入胃。不能运化。随脏腑虚处而留着焉。(汇补)
外候
大抵停水则生湿。停酒则生热。湿则成痞。热则发躁。其变现也。或形寒饮冷而得。则类外感症。或困乏忧思而得。则似内伤症。或流于四肢。则似风家痹症。或流于关节。则似跌扑伤症。其他五脏六腑所受。见症各出。(汇补)
饮分各经
在心则怔忡眩晕。在肺则喘急咳嗽。在脾则短气痞闷。在肝则胁满嚏痛。在肾则脐下悸动。(金匮)在上则面浮。在下则跗肿。在胃中则胸满口渴。而水入即吐。在经络则一臂不遂。而复移一臂。在肠间则雷鸣泄泻。或为溺结。与癃闭相似。在阳分不去。久则化气。与黄肿相似。在阴分不去。久则成形。与积块相似。在左胁者。形同肥气。在右胁者。形同息贲。(汇补)
饮分六症
夫饮一也。而分五饮六症。皆因形而定名也。痰饮水停肠胃。辘辘有声令人暴肥暴瘦。悬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悬悬思水。溢饮水流四肢身体重痛。支饮水停膈上。KT 逆倚息短气留饮水停心下。背冷如掌大。
短气怔忡四肢历节疼痛胁痛引缺盆。咳嗽转甚。伏饮水停膈满。呕吐喘咳发热恶寒腰背痛。身惕HT而泪出。(仲景)
饮与痰分
饮者。蓄水之名。自外而入。痰者。肠胃之液。自内而生。其初各别。其后同归。故积饮不散。亦能变痰。是饮为痰之渐。痰为饮之化也。若其外出。则饮形清稀。痰形稠浊。又不同也。(汇补)
停饮脉法
脉偏弦者。饮也。又脉浮细滑者。伤饮。又沉而弦者。悬饮内痛。(要略)
停饮总治
停饮之初。挟寒挟气者俱多。故症现寒热者。汗之。在胁肋四肢者。分利之。在胸膈者。吐之。在肠胃者。下之。(入门)若挟虚症者。补之温之。(汇补)
初宜分消
凡大饮之后。当风着寒。水气凝结不运。外有表症。内有饮症者。果当温散。然或发汗太过。阳气空虚。水饮仍未解散。致心下悸。头眩筋惕。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又当温之。不可再行分消也。(汇补)
次宜调养
血气亏乏之人。痰饮客于中焦。以致四肢百骸胸腹。发为诸病者。宜导去痰饮。随即补元气。不可专任汗吐渗下之法。(汇补)
虚宜温中
更有脾虚之人。每遇饮后。即觉停滞于中。肠鸣于内。甚或作泻。屡用分利不效者。法当温理中焦。(汇补)
久宜暖肾
久有肾虚不能纳气归元。则积饮于外。或泛于上焦为涎沫。或停于心下为怔忡。或留于脐腹。筑筑然动气者。均宜益火之剂。(汇补)
饮症用药
汗以香苏饮。吐以二陈汤。分利以四苓散。下以蠲饮枳实丸。凡前五饮症。元气稍旺者。三花神佑丸控涎丹逐之。元气稍虚者。五饮汤。虚甚者。六君子汤。虚寒者。理中汤。下焦阴虚者。六味丸。肾家阳虚者。八味丸。外感夹饮。发汗过多致虚症者。真武汤。
饮症选方
香苏饮 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用此发汗。(方见伤风
二陈汤停饮胃口。恶心欲吐怔忡口渴。服此探吐。(方见痰症
四苓散 凡饮停肠内。或泄泻。或小便不利。以此渗利之。(方见湿症)
三花神佑丸 一切湿热。积成痰饮。变生体麻肢痹。走注疼痛风痰涎嗽。气壅不行。
甘遂 大戟 芫花(各五钱) 黑牵牛(二两) 大黄(一两) 轻粉(一两)
滴水丸小豆大。先服三丸。后二丸。以利为度。
控涎丹痰饮在膈。胸背手足颈项腰胁引痛。似风症者。(方见痰症
蠲饮枳实逐痰消饮导滞清膈
枳实 半夏 陈皮 黑丑(各三两)
炊饼丸。姜汤下。
木香丸 治胸膈噎塞。气滞不行。肠中水声呕吐痰沫。不思饮食。服此宽中利膈
黑牵牛(二十四两取头末十二两) 木香(三两) 补骨脂 荜澄茄(各四两) 槟榔(二两)
清水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汤下。气滞湿痰留饮。大效。
十枣汤(仲景) 治悬饮内痛。直达水气结聚之处。
芫花 甘遂 大戟为末。枣子十枚。煮汤去枣。调药末。强壮者服五分。平旦服之。不下。加五分。以利为度。虚人勿服。
五饮汤(海藏) 治五饮留滞心胸胁下。
旋复花 人参 陈皮 枳实 白术 茯苓 浓朴 半夏 泽泻 猪苓 前胡 桂心 白芍炙甘草(各等分)
生姜水煎服
泽泻汤(仲景) 治饮水太过。肠胃不能传送。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水煮服。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遇饮停留。成胀满吐呕泻利者。(见前中风
理中汤 治脾家大虚。挟寒。停饮不化者。(方见中寒
真武汤(仲景) 外寒挟水症。发汗过多。心下悸。头眩筋惕。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
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 芍药 生姜(各三钱) 附子(八分)
水煎。温服。
八味丸 治肾经阳虚。不能制水。水饮停留。或泛为痰。或浸为肿。或动为悸。(方见中风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