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血症
大意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玉机)饮食入胃。取汁变化。生于脾。总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内经)
调五脏。洒陈六腑。其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灌溉一身。(玉机)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内经)是以出入升降之道。濡润宣通者。皆血之使然也。生化旺则诸经由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玉机)
内因
天地之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人身精血难成而易亏。(丹溪)女子二七而经行。七七而经断。男子二八而精通。八八而精竭。(内经)可见阴气之成。止供三十年之运用。已先亏矣。况人之情欲无涯。(丹溪)喜怒不节。起居不时。饮食自倍。荣血乱行。内停则为蓄血。外溢则为渗血。(汇补)
外候
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内则虚劳。流渗于下则便血。热蓄膀胱溺血。渗入肠间为痔血阴虚阳搏为崩中。湿蒸热瘀为血痢热极腐化为脓血。火极似水。色紫黑。热胜于阴。为疮疡。湿滞于血。为瘾疹热极沸腾。为发斑。蓄在上。令人喜忘。蓄在下。令人如狂。堕恐跌仆。则瘀恶凝结。内滞痰污。则 瘕积块。(玉机)
血分经来
从肺而溢于鼻者为衄。从胃而逆于口者为吐。从肾而夹于唾者为咯。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又痰涎血出于脾。牙宣出于肾。舌衄出于心。(绳墨)肌衄出于心肺。 血出于膀胱。(汇补)
血分轻重
大概血病于内。瘀则易治。干则难医。血走于外。下流为顺。上溢为逆。凡血症身无潮热者轻。有潮热者重。
九窍出血。而兼身热不能卧者死。惟妇人产后瘀血妄行。九窍出血。有用逐瘀之药而生者。不可遽断其必死。若无故卒然暴厥九窍出血者。死。久病之人。忽然上下见血。亦死。所谓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也。(汇补)
血症脉法
脉者。血之府也。注于脉。少则涩。盛则滑。充则实。衰则虚。虚甚则微细。此其常也。若失血而脉反洪大中空者。即为芤脉。盖阴血既亏。阳无所根据。浮散于外。故见此象。所以产后失血后。恒得芤大之脉。设不明辨。误用寒凉则谬。(叔承)故崔氏曰。诸症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又尺脉滑而疾者。亦为血虚。肝脉弦而紧。症兼胁痛者。有瘀血。大凡失血脉滑小沉弱者生。实大急数者死。(脉经)
总治
血症有四。曰虚。曰瘀。曰热。曰寒。治血之法有五。曰补。曰下。曰破。曰凉。曰温是也。血虚者。其症朝凉暮热。手足心热。皮肤干涩甲错。唇白。女子月事。前后不调。脉细无力。法宜补之。血瘀者。其症在上则烦躁漱水不咽。在下则如狂谵语发黄舌黑小腹满。小便自长。大便黑而少。法宜下之。在女子则经停腹痛产后小腹胀痛手不可按。法宜破之。血热者。其症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宜凉之。血寒者。其症麻木疲软。皮肤不泽。手足清冷。心腹怕寒。腹有块痛。得热则止。在女子则月事后期而痛。
脉细而缓。法宜温之。又有吐衄便血。久而不止。因血不能附气失于归经者。当温脾肾二经。脾虚不统摄者。用姜、附以温中焦。肾虚不归经者。用桂、附以温命门。皆温之之法也。(六要)
调气
气血者。同出而异名也。故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凡凉血必先清气。气凉则血自归经。(入门)活血必先顺气。气降而血自下行。温血必先温气。气暖而血自运动。养血必先养气。气旺而血自滋生。(汇补)
血虚补气
阳生则阴长。血脱则益气。(仲景)凡上下血溢。大出不止者。宜甘补之品。急补元气。(三锡)盖血病每以胃药收功。胃气一复。其血自止。(入门)昧者不知调理脾胃之法。概用滋阴。致食少泻多。皆地黄纯阴泥膈之故也。(三锡)
血气所本
脾为后天之本。三阴之首也。脾气健则元气旺而阴自固。肾为先天之本。三阴之蒂也。肾水足则龙火潜而阴亦宁。故血症有脾虚者。当补脾以统其血。有肾虚者。当壮水以制其阳。有肾中阳虚者。当益火以引其归。能于三法而寻绎之。其调摄血门一道。思过半矣。(汇补)
血家禁戒
亡血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筋脉失养。变为筋惕肉 。甚者必发 。(仲景)宜养荣以救之。(汇补)
血症用药
常法。以四物汤为主。血瘀。加桃仁红花、苏木、丹皮。血滞。加玄胡索香附、蒲黄、牛膝。血溢。加藕节柏叶小蓟汁、童便茅花京墨汁。血崩。加续断荆芥穗、阿胶艾叶。便血。加地榆、槐角阿胶血痛在肢节。
乳香没药。在心腹。加蒲黄、五灵脂。血虚。加枸杞苁蓉。血燥。加乳酪、蜂蜜血热。加天冬生地。血寒。
干姜肉桂活血。加韭汁牛膝养血。加丹参秦艽。其间审择采用以为佐使。存乎其人。至于君主之方。当遵虚实大法。实热者。犀角地黄汤。虚热者。四生丸生地黄散。虚寒者。建中汤、理中汤。细而分之。血症肝虚者。逍遥散肺虚者。麦冬饮子。肾虚者。地黄汤。心虚者。归脾汤。脾虚者。异功散。若再进而五脏兼病者。又当推而互之。
肾虚而肺家有火者。地黄汤。加麦冬山栀贝母沙参肾虚肺气衰耗者。地黄汤加麦冬、五味。肺脉虚甚者。再加人参肾虚而下焦寒冷者。地黄肉桂、五味。脾虚元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脾虚而荣卫两弱者。人参养荣汤脾肾两虚上焦有热者。清宁膏脾肾两虚。下焦阴寒者。八味丸脾肾两虚。中下二焦俱寒者。理中汤肉桂补骨脂。夫血症而用炮姜肉桂附子、理中、建中、八味者。因外有假热。内有真寒。孤阳浮露。血不能藏。故用温剂以吸血归元。乃变病变法也。(汇补)
血症选方
四物汤 统治血症。(方见中风
丹溪方 治一切火载血而上升之症。
四物汤山栀童便姜汁。或用韭汁童便。相和服之。
犀角地黄汤(活人) 治上焦实热血溢之症。
犀角 白芍药(各一钱) 生地黄(四钱) 丹皮(一钱半)
水煎服。一方。有黄芩黄连大黄。无芍药丹皮
四生丸 治火症上焦吐衄
生荷叶 生柏叶 生艾叶 生地黄(各等分)
捣为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
生地黄饮子 治虚热血症。
生地 熟地 黄芩 地骨皮 天门冬 白芍甘草 银柴麦门冬 黄 (各等分)
水煎。
理中汤 治血症久不止。属中焦脾胃虚寒不能统血者。(方见中寒
建中汤(仲景) 治脾虚肝旺。中气衰馁而失血。症属虚寒者。
肉桂 甘草(炙各一钱半) 芍药(三钱) 大枣(二枚) 胶饴(半合) 生姜(一钱半)
水煎服。 加当归白术人参。以治血家虚寒症。
逍遥散肝虚内热血症。(方见火症)
麦冬饮子 治肺虚内热血症。
麦冬当归 生地 人参 五味子 阿胶 挟痰。加贝母
水煎服
地黄汤 治肾家阴虚血症。
归脾汤 治劳心过度血症。(二方俱见中风
异功散脾虚血症。食少泻多者。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 陈皮(各七分) 姜(三片) 枣(二枚)
即六君子汤减去半夏。以血家忌用半夏也。
生脉散养脾保肺。随所见症。或与地黄汤同用。或与异功散合用。(方见暑症)
补中益气汤 治失血久而元气下陷者。
人参养荣汤 治血症心肝脾三经荣卫两虚者。(二方俱见中风
清宁膏 治血家脾肺肾三经俱虚。不可寒凉又不可温燥者。
葳蕤 橘红 百合 贝母 甘草 桔梗 龙眼 薏苡麦门冬 石斛 生地 白术河水煎膏。空心。滚汤化下五匙。此方亦可作煎剂服。如病患胸膈不宽食少作胀者。减去生地。如咳痰不清。嗽甚见血者。减去白术
八味丸血病上热下寒。两足清冷。尺脉微细者。(方见中风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