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简 介: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
作者:张仲景
共 25 章节 4.16万+字数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
苓桂朮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朮(各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脉浮细滑,伤饮。
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防己汤去石膏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已汤方
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防己石膏茯苓芒硝汤方
防己
桂枝(各二两)
人参
茯苓(各四两)
芒硝(三合)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朮(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半夏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朮(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附方
《外台》茯苓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朮(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茯苓(四两)
甘草
细辛
干姜(各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茯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