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伤寒金镜录
简 介:伤寒一书。自汉张仲景先生究其精微。得其旨趣。乃万世之龟鉴也。论中梓讹难明。晋叔和成其章序。成无己《明理论》。
作者:
共 42 章节 2.25万+字数

第一·白苔舌
舌见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证也。宜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治之。
(图缺)
【介按】白色为寒。表症有之。里症有之。而虚症实症亦有之。凡风寒湿邪。国中皮腠。即为白苔。寒湿本系阴邪。
白为凉象。故舌苔白色。如白滑而腻者。湿与痰也。白滑浓腻者。湿痰与寒也。惟薄白如无,则为虚寒。白如积粉。则湿热或痰热也。因肺主卫、主气、又主皮毛。而太阳经亦主一身之表。凡受风寒。先入皮毛。内应于肺。其舌无苔而润。
或微白而薄。或浮白薄滑。外证必恶寒发热。而口不渴。此是风寒初感也。治宜辛温解表。如苔白而燥刺者。外证初在微寒。继即发热不已。此是温邪在肺。治宜辛凉清解。如苔白而粘腻者。外证必发热头重身痛口不渴。此是湿邪在于气分也。治宜解肌去湿。如舌苔白燥、或白而边红。外证见发热口渴。咳嗽喉痛。此是风温入肺。治宜轻清凉解。
苔白中带红。外证头痛身热。口苦眼赤胁痛耳鸣、脉象浮弦而数者。太阳之邪已入少阳也。治宜清解少阳。或白苔浮滑。带腻、带涨。刮之有净、有不净者。亦有尖白根黄者。是邪在少阳经之半表半里也。至若此苔系是白滑而边淡红,邪在半表半里膈膜之间。即《金匮要略》所谓“舌上如苔。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之候。故用小柴胡汤以达膈膜之邪。即栀子豉汤亦为清热达邪之良剂也。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二钱) 半夏(二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钟,温服。
【介按】程应旄曰。方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
栀子豉汤(从金匮要略新补)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介按】山栀味苦性寒。其子色赤象心。其花色白象肺。故为从肺入心。以治心中烦热而导之下行。兼除上下之邪热。豆形色黑象肾。蒸发为豉。其性轻浮。能引肾中水液上升,以降心中之热。而除胃外之邪。夫心肾相济。阴阳相和。
烦热懊 等证俱解。而为清热退邪之良剂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