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龙骨

别名:
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五花龙骨
1

性味

甘涩,平
甘涩
2

性味

《本经》
味甘,平
味甘。 《本经》
3

性味

《别录》
微寒,无毒
微寒无毒。 《别录》
4

性味

《药性论》
有小毒, 《药性论》
5

性味

甘,平,性涩
性涩
6

性味

《医学衷中参西录》
性平
味淡微辛,性平。 《医学衷中参西录》
7

功效

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惊癎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
8

功效

《本经》
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
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癎。 《本经》
9

功效

《别录》
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小便泄精
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别录》
10

功效

《药性论》
邪气,安心神,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尿血,虚而多梦
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药性论》
11

功效

《日华子本草》
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12

功效

《珍珠囊》
固大肠脱
固大肠脱。 《珍珠囊》
13

功效

《纲目》
益肾镇惊,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纲目》
14

功效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属平肝息风药下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15

符方

《千金要方》
好忘
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2g,日二。久服聪明益智。 《千金要方》
 
16

符方

《圣惠方》
虚劳梦泄
虚劳梦泄:龙骨60克,韭子60克。上件药捣罗为散,更研令细。每服6g,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调下。 《圣惠方》
 
17

符方

《梅师经验方》
遗溺淋沥
遗溺淋沥: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6克。 《梅师经验方》
桑螵蛸  
18

符方

《普济方》
金疮出血
金疮出血:龙骨30克,诃子30克,白石脂15克,苎麻叶15克。上为细末,水调服之。 《普济方》
白石脂   上为细末  
19

产地

多产於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21

形态

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 1.龙骨:又称白龙骨。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舔之吸舌。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22

药理

促进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作用。
23

药理

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增加戊巴比妥钠催眠率;还可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24

成份

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25

成份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等物质。
26

加工采集

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27

签别


①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②龙骨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28

炮制

龙骨:刷净泥土,打碎。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著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29

宜忌

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②《药性论》:"忌鱼。"
30

宜忌

湿热积滞者慎服。
31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0~15克,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涩、敛疮宜煅用。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癎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32

书籍引用

《爱月庐医案》

《正骨心法要旨》

《医学真传》

《本草纲目》

4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5 序例第二卷 序例 药名同异 7 序例第二卷 序例 服药食忌 11 序例第二卷 序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14 序例第二卷 序例 《神农本草经》目录 21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癫痫 23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伤寒热病 35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霍乱 3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痢 3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疟 43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喘逆 4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虚损 4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吐血衄血 51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诸汗 53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健忘 54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惊悸 5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烦躁 5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多眠 59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遗精梦泄 60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溲数遗尿 61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小便血 62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强中 64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脱肛 6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积聚症瘕 76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眼目 89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痈、疽 91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跌仆折伤 98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带下 99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崩中漏下 103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小儿初生诸病 104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惊痫 107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小儿惊痫 244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铅丹 284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二 云母 288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丹砂 296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石膏 302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五色石脂 316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锻石 404 草部第十二卷 草之一 远志 416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黄连 418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黄芩 420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茈胡 453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金丝草 562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木贼 593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王不留行 657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常山、蜀漆 662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乌头 663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天雄 707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旋花 751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络石 870 谷部第二十三卷 谷之二 罂子粟 926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芸苔 1125 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六 莲藕 1215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巴豆 1387 虫部第三十九卷 虫之一 五倍子 1388 虫部第三十九卷 虫之一 螳螂、桑螵蛸 1481 鳞部第四十三卷 鳞之一 龙 1482 鳞部第四十三卷 鳞之一 吊 1553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鲛鱼 1571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鱼子 1644 禽部第四十八卷 禽之二 鸡 1712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牛黄 1726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二 虎 1789 人部第五十二卷 人之一 爪甲 1811 人部第五十二卷 人之一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