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寒胀痛:樟木15克,煎水两碗服。 《香港中草药》
胃寒胀痛
生於山坡或沟谷,常栽培於低山平原。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干燥木材。 本品为形状不规则的段或小块。外表红棕色至暗棕色,纹理顺直。横断面可见年轮。质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辛有清凉感。以块大、香气浓郁者为佳。
抑菌试验证明,叶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皮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具有防虫防蛀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显著的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
樟木含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名樟油)。樟油减压分馏,可得白油20%(沸点160~165℃),中含1,8-桉叶素25~30%、α-蒎烯、莰烯、柠檬烯等;赤油24%(沸点210~250℃),中含黄樟醚、α-松油醇、香荆芥酚、丁香油酚等;蓝油1%(沸点250~300℃),中含毕澄茄烯、甜没药烯、α-樟脑烯、薁。樟树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碱和牛心果碱。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33异烷烃、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50%)、β-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尚检出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等。叶中尚含C16~33的正烷烃。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比例为80、17、1、2%。髓季节不同,叶中含樟脑0.2~1.5%。叶中黄樟醚含量为0.04~0.05%,与季节无关。樟树变种的叶含重挥发油0.83%,轻挥发油0.26%。重油中含黄樟醚80%,樟脑10%;轻油中含芳樟醇70%,樟脑1%。云南樟叶袖中含莰烯、α-蒎烯、聚伞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柠檬醛、癸醛、甲基庚烯酮、1,8-桉叶素及丁香油酚。毛叶樟的小品种之一香茅樟的鲜叶出油0.68~2%,叶油中樟脑约为50%,柠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约为42%,另外尚含有1,8-桉叶素、α-蒎烯、莰烯及dl-柠檬烯。毛叶樟的另一小品种毛叶芳樟的叶油以含萜烯和1,8-桉叶素为主。日本产樟树的叶和小枝产挥发油和樟脑约1%,挥发油去樟脑后的余油约占10%,中有α-衣蓝烯约3%,β-榄香烯约8%,β-石竹烯约35%,葎草烯约18%,芹子烯14%,橙花叔醇1%。另有报道,樟油高沸点部分(沸点>215°)中的主要成分是α-衣蓝烯、α-檀香萜烯、β-檀香萜烯和δ-毕澄茄烯,含量都在10%以上;尚含γ-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白菖考烯、茄萜二烯-9,11、1,6-二甲基-4-异丙基-7,8-二氢萘、β-榄香烯、石竹烯、葎草烯等。从蓝油部分还分得倍半萜成分樟烯酮、樟烯醇、枯苏醇。日本产樟树的枝叶存放几天后再蒸气蒸馏,可产挥发油1~1.3%,油中含醇类90%,主为芳樟醇,樟脑2.1%。
主要含d-樟脑、桉油精、黄樟油醚,尚含樟脑醇、樟脑酮等成分。
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树干,锯段,劈成小块后晒干。
为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外表呈赤棕色至暗棕色,横断面可见年轮,质地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尝之有清凉感。以块大、完整、香气浓郁者为佳。盛产我国沿海一带,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以台湾产量最大。四川地区有以本品制成的船底板,经多年水浸腐朽,取出入药者,名"甲沉香"。
洗净、阴干、密闭保存
孕妇忌服。
孕妇禁服。
内服:煎汤,10~20克;或研末,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主治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