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
花类
番红花
  • 性味

    甘,平

  • 味甘无毒。 《饮膳正要》

    性味《饮膳正要》

    味甘,平,无毒

  • 味甘微酸,性平温无毒。入心、肝经。

    性味

    性平温,无毒

  • 味甘微酸,性平温无毒

    性味

    性平温,无毒

  • 煎汤,1~2钱;或浸酒。

    用法

  •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功效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跌扑肿痛

  •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饮膳正要》

    功效《饮膳正要》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令人心喜

  • 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功效

    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悦颜色

  • 活血,又治惊悸。 《纲目》

    功效《纲目》

    活血

  • 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 《纲目拾遗》
     

    符方《纲目拾遗》

    各种痞结

  • 撒法即二分。水一盏,浸一宿,服之。, 《医林集要》
     

    符方《医林集要》

    伤寒发狂,惊怖恍惚


  • ①对子宫的作用


    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及猫的离体子宫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增高子宫紧张性与兴奋性,自动收缩率增强,甚至达到痉挛程度,已孕子宫更为敏感;在家兔子宫瘘实验中,亦现兴奋作用,1次用药后,药效可持续4小时之久。其各种提取液的作用强度顺序为:煎剂>乙醇提取液>挥发成分>乙醚提取液。小剂量对子宫亦可出现抑制,或先抑制后兴奋等作用,尤其是乙醇提取液应用於未孕家兔子宫时,多见抑制现象。兴奋子宫的作用,可被乙磺酸麦角毒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所部分阻断,而阿托品则不能;故认为对子宫的作用,一部分为对子宫肌细胞的直接作用,一部分则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煎剂可使麻醉狗、猫血压降低,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呼吸还有兴奋作用。降压时肾容积缩小,显示肾血管收缩;对蟾蜍血管亦呈收缩作用。在离体蟾蜍心脏上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有人对它作为手术过程中使心跳暂停的药物进行了探讨,发现水浸剂在离体蟾蜍、大鼠心脏、急性猫在位心脏标本上,均能导致心脏的迅速完全停跳於舒张期,历时达十数分钟以上,且极易恢复;如与乙酰胆碱同用,则停跳更迅速而完全。复跳时无纤颤发生,复跳后心脏活动均形加强。但经化学分析,抑制心脏的成分与钾盐有关,此点颇堪注意,盖番红花中既含多量钾盐,而钾盐不仅可抑制心脏,引起降压,对平滑肌如小肠、子宫、支气管、血管等的紧张度及收缩亦均具兴奋作用,因此今后番红花之药理研究应首先除去钾盐。



    ③其他作用


    番红花能廷长小鼠的动情周期,以含番红花0.23~2%的食物饲喂正常小鼠3周,阴道涂片检查全角化的持续时间从正常的1~2天延长至3~4天;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煎剂注射於青蛙淋巴囊内,皮肤腺体有大量分泌。对小鼠急牲毒性试验中,测得灌胃时之半数致死量为20.7克/公斤。

    药理

  • 花含藏红花素约2%,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约2%、挥发油0.4~1.3%(主要为藏红花醛。藏红花醛系藏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可能结合为原藏红花素而存於生药中。又含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葡萄糖、氨基酸、皂甙。

    成份

  • 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加工采集


  • ①湿红花柱头红棕色,有油润光泽,细长线形,长约3厘米,基部较窄,向顶端逐渐变宽,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柱头常单独存在,有时三个柱头与一短花柱相联。花柱橙黄色。浸於水中时,柱头即扩大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气香甜,味苦。以滋润而有光泽、色红、黄丝少者为佳。
    ②干红花为弯曲的细丝状,暗红棕色,带有黄棕色部分。质轻松,无光泽及油涡感。其余与湿红花同。上述药材,产西班牙、希腊及苏联等地。

    签别

  • 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炮制

  • 孕妇忌服。

    宜忌

  • 归经

    心,肝

  • 书籍引用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相关连结】
【其他参考】

藏红花 之 中药

藏红花 之 植物

藏红花 之 方剂

藏红花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