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治菌痢:苦木茎枝9~15克。研粉,分3~4次吞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
菌痢
生於海拔1400~3200米的树木中。分布於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西藏、云南。
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和叶。 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厘米;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厘米,宽1.5~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1.对血流的影响:苦木中的铁屎米酮给兔静注0.3mg/kg,能增加兔肠和胃的血流率,增加率各为15%、10%。而苦木碱D、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酮(5-羟基-苦木碱)F和苦木碱B仅增加兔肠的血流率。对苦木增加血流的机制的研究发现,苦木中的生物碱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从苦木基部分离到的1-甲氧基碳基-咔啉对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3.6
×
l0(-5
)mol/L。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酮的IC50为1.4
×
l0(-5)mol/L,
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IC50为10.4
×
l0(-5)。2.抗癌作用:从苦木中分离到的苦树素甙-B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弱於5-氟尿嘧啶。3.其他作用:苦木中的
-咔啉在体外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活性。苦木枝叶制成的注射液(2g生药/ml)给小白鼠(0.2-0.5ml/只)及犬(8ml/只)皮下注射,对银环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狗有非常显着的保护作用,小白鼠保护率为75.6%,狗保护率为100%。
可增加胃肠血流量,具有抗癌作用。体外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活性。对银环蛇毒中毒有保护作用。
茎含苦木碱,树干含苦木素,嫩枝含(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醛,(24Z)-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3-氧代-3-高-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酸甲酯,(24Z)-7,24-甘遂二烯-3β27-二醇,(24Z)-3β27-二羟基-7,24-甘遂二烯-21-醛。此外,还含有苦树素甙A、B。
含苦木碱A~I、苦木西碱C~E、苦木内酯A~M,并含苦木酮、甲基苦木酮等。
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提取,蒸去乙醇后,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以氯仿提取,蒸干,加蒸馏水2ml溶解。取1ml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滴加氢氧化铵试液后,显淡黄绿色荧光。(检查内酯)(2)取上述溶液1ml,加异羟肟酸铁试液2-3滴,溶液呈紫红色。(检查内酯)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备用。以苦木碱B、C、D、F为对照品点於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为展开剂,展距18cm。以改良Dra-gendorff-Wagner(1:1)试剂为显色剂显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晒干。
有小毒,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本品有一定毒性,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用量6~15克,大剂量30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