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稀莶草,土防风,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秽草,大篾草,大羊古骚,排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臭苏,广防风,土防风,抹草,秽草,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豨莶草,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大篾草,大羊古骚
  • 辛苦,

    性味

  • 性温。 《生草药性备要》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

    性温

  • 苦辛微温。 《陆川本草》

    性味《陆川本草》

    苦辛,微温

  • 微苦

    性味

    辛,温,微苦

  • 祛风除湿解毒。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功效

    祛风,除湿,解毒,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 止痛壮筋骨消风散热,去毒疮,除筋骨疼痛,肾虚人取其头浸酒饮。祛风湿壮筋骨乌须明目洗痔疮洗疳去肿。 《生草药性备要》

    功效《生草药性备要》

    止痛,壮筋骨,消风散热,祛风湿,乌须,明目,洗痔疮,洗疳,去肿

  • 驱风发表行气疏滞。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蜂、蝎虫伤。 《陆川本草》

    功效《陆川本草》

    驱风发表,行气疏滞,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蝎虫伤

  • 祛风散热解毒止痛。治疮疡关节疼痛

    功效

    祛风散热,解毒止痛,疮疡,关节疼痛

  • 祛风除湿解毒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功效

    祛风,除湿,解毒,止痛

  • 痈肿:鲜防风草二两,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渣外敷;或用鲜防风草、两,鲜马鞭草三钱,水煎调酒服。 《福建中草药》
     

    符方《福建中草药》

    痈肿

  • 野生於路旁、荒地、村边草丛中。分布於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产地

  • 唇形科植物广防风Epimeredi indica (L.) Rothm的地上部分。 全草长60~180厘米,全体被白色短粗毛。茎四棱形,具明显纵沟,有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棕灰色,质稍脆,断面纤维性,中央有近方形的白色髓。叶对生,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阔卵形或卵形;叶上表面灰棕色,叶下表面灰绿色,边缘具疏锯齿,质脆,易碎;有时可见叶腋残留钟形灰绿色花萼。气香浊,味微辛苦。

    形态

  • 防风草所含的大环三萜类物质体外试验具有抑制KB细胞增长的功效与作用。3种防风草内酯ovatodiolide、4,5-epoxy-ovatodiolide和anisomelic acid对麻醉狗的降压作用、对血管紧张素酶(ACE)的抑制作用、对离体蛙心臟作用以及对牛蛙心房单细胞钙离子流作用的试验表明:后两种物质在剂量为60μm和600μm时对ACE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对血压没有影响;静脉注射前一种物质具降压作用,并可抑制离体蛙心收缩。3种化合物均可抑制钙离子流动。

    药理

  • 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还原糖、鞣质。

    成份

  • 防风草含卵防风二内酯、4,5-环氧卵防风二内酯、防风酸、4,7-氧环防风酸、4-亚甲基-5-羟基卵防风二内酯。

    成份

  • 夏、秋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加工采集

  • 干燥全草,长1~1.5米。茎草质,四棱形,粗可达5毫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被毛,尤以棱角处为多;质硬,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多皱缩,边缘具锯齿,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毛,质脆,易破碎。有时可见密被毛茸的花序,花多脱落,仅留灰绿色的花萼,往往包有1~4枚小坚果。气微,味淡微苦。以叶多、干燥、无杂质者为佳。产广东、广西等地。

    签别

  • 暂缺。

    宜忌

  • 尚不明确。

    宜忌

  •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洗或捣敷。用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证治准绳·类方》

【相关连结】

防风草 之 中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