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
风剂
  • 羚角片,钱半,(4.5g),先煎,霜桑叶,二钱,(6g),京贝母,四钱,去心,(12g),鲜生地,五钱,(15g),双钩藤,三钱,(9g),后入,滁菊花,三钱,(9g),茯神木三钱,(9g),生白芍,三钱,(9g),生甘草,八分,(2.4g),淡竹茹,五钱,鲜刮,(15g),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   桑叶   川贝母   地黄   钩藤   菊花   茯苓   白芍   甘草   竹茹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方剂《通俗伤寒论》

  • 水煎服。

    用法

  •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 钩藤饮《医宗金鉴》人参(3g)全蝎去毒(1g)羚羊角(0.5g)天麻(6g)甘草炙( 《医宗金鉴》
    天麻   人参   全蝎   羚羊角   甘草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符方《医宗金鉴》

    清热熄风,益气解痉,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清热熄风,益气解痉,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

  • 钩藤饮《医宗金鉴》人参,(3g),全蝎,去毒,(1g),羚羊角,(0,5g),天麻,(6g),甘草,炙,(1,5g),钩藤钩,(9g),水煎服,功用,清热熄风' class=' text-red-500'>清热熄风,益气解痉' class=' text-red-500'>益气解痉,小儿天钓' class=' text-red-500'>小儿天钓,壮热惊悸' class=' text-red-500'>壮热惊悸,牙关紧闭' class=' text-red-500'>牙关紧闭,手足抽搐' class=' text-red-500'>手足抽搐,头目仰视' class=' text-red-500'>头目仰视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符方

    清热熄风,益气解痉,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清热熄风,益气解痉,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

  • 使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羚羊角清热凉肝,熄风止痉凉肝熄风,标本兼治
    凉肝熄风的基本结构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凉肝熄风,标本兼治
    凉肝熄风的基本结构
    桑叶清热平肝,以助凉肝熄风
    菊花清热平肝,以助凉肝熄风
    鲜生地凉血滋阴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以助熄风
    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以助熄风
    贝母清热化痰
    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佐使甘草缓拘急,和诸药合白芍酸甘化阴,舒筋缓急
    养阴舒筋的基本结构

    方解表

  • 本方所治之证,为温热病邪内传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肝经热盛,故高热不退;热盛动风,风火相煽,且热盛灼津耗液,筋脉失养,故手足抽搐,发为痉厥。邪热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内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为肝经热盛阴伤之象。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佐以养阴增液舒筋为法。

    病机

  •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於乙脑以及妊娠子癎、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3.注意事项: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用。

    运用

  • 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极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不能进行商业目的野生标本贸易。

    符注

羚角钩藤汤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