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鱼草
醉鱼草属,马钱科
鱼尾草,醉鱼儿草,樚木,闹鱼花,痒见消,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消,铁帚尾,红鱼波,红鱼皂,铁线尾,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楼梅草,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一串花,狗头鹰,红鱼鲄,鱼白子花,野刚子,鱼尾子,鱼花草,毒鱼草
  • 性温;有毒。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

    性味

    辛,苦,性温

  • 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鉤虫病、诸鱼骨鯁。內服:煎汤,10-15克,鲜品15-30克;或捣汁。外用:適量,捣敷。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

  • 止咳定喘活血祛瘀驱虫。属驱虫药。

    功效

    止咳定喘,活血祛瘀,驱虫

  • 痄腮:醉鱼草15克,枫球7枚,荠菜9克。煮鸡蛋食。 《湖南药物志》
    醉鱼草  

    符方《湖南药物志》

    痄腮

  • 瘰疬:醉鱼草全草30克。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符方《湖南药物志》

    瘰疬

  • 阴疽:鲜醉鱼草叶。酒或醋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符方《福建中草药》

    阴疽

  • 风寒牙痛:醉鱼草鲜叶和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漱口。 《福建中草药》
     

    符方《福建中草药》

    风寒牙痛

  • 生於山坡、溪边的灌丛中,亦有栽培以供观赏。分布於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

    产地

  • 落叶灌木,高1-2.5米。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脱落。穗状花序顶生,长18-40厘米,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长约15毫米,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细鳞片,內面具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花丝短,贴生;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蒴果长圆形,长约5毫米,有鳞,熟后2裂,基都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形态

  • 马钱科植物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 Fort.的茎叶。 小枝呈四棱柱形,表面茶褐色。幼枝具密被黄色星状毛及鳞片。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表面浅黄棕色,先端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有疏锯齿,质脆易碎。花序穗状,长7~20厘米,花冠4裂,呈暗棕色。气微,味微苦。

    形态

  • 醉鱼草有某些杀昆虫和抑菌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

  • 醉鱼草全株含醉鱼草苷、醉鱼草糖苷及多种黄酮类成分。

    成份

  • 本种花叶有毒,如服用过量会引起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震颤。

    宜忌

  • 用量10~30克,水煎服。鲜草量可酌情加大。临床上可用於治疗感冒、咳嗽、哮喘以及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还可治疗钩虫病。

    临床应用

【其他参考】

醉鱼草 之 植物

醉鱼草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