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臭桐,八角梧桐,楸叶常山,矮桐子,楸茶叶,臭牡丹,百日红,臭桐柴
  •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

  • 高血压病:a.臭梧桐叶、荠菜各15克,夏枯草9克。水煎服。;b.臭梧桐叶、野菊花等量。研细,蜜为丸,每服9克。 《万县中草药》
    夏枯草  

    符方《万县中草药》

    高血压病

  • 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9克。 《纲目拾遗》
     

    符方《纲目拾遗》

    半肢风

  • 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9~30克,煎服;研粉每服3克,一日3次。也可与豨莶草配合应用。 《上海常用中草药》
    臭梧桐  

    符方《上海常用中草药》

    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

  • 半边头痛:川椒15克,臭梧桐叶60克。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即愈。 《纲目拾遗》
     

    符方《纲目拾遗》

    半边头痛

  • 一切内外痔:臭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9克。煎汤熏洗。 《纲目拾遗》
     

    符方《纲目拾遗》

    一切内外痔

  • 湿疹痱子发痒:臭梧桐适量,煎汤洗浴。 《上海常用中草药》
    臭梧桐  

    符方《上海常用中草药》

    湿疹,痱子发痒

  • 鹅掌风:臭梧桐叶、白鲜皮、蛇床子各30克。水煎,烫洗患部。 《青岛中草药手册》
    白鲜皮   蛇床子  

    符方《青岛中草药手册》

    鹅掌风

  • 痈疽疮毒溃烂:臭梧桐叶研末外掺,或调蜂蜜外敷。 《万县中药志》
     

    符方《万县中药志》

    痈疽疮毒溃烂

  • 生於山坡灌丛中。分布於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产地

  • 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的干燥叶或带叶嫩枝。 臭梧桐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直径约3毫米,黄绿色,有纵向细皱纹,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叶对生,多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7~15厘米,宽5~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上面灰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2~8厘米,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黄棕色,具长梗,雄蕊突出於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一果实,三棱状卵形,灰褐色,具皱缩纹理。气异臭,味苦、涩。以花枝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形态

  • 具有降压,抗炎,镇痛,镇静作用,还有驱肠虫作用。

    药理

  • 含海州常山黄酮苷,内消旋肌醇,生物碱。还含刺槐素-7-双葡萄糖醛酸苷、植物血凝素、臭梧桐素A、臭梧桐素B、海州常山苦素A、海州常山苦素B等。

    成份

  • 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宜忌

  •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研末掺或调敷。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痈疽疮毒,湿疹疥癣。

    临床应用

臭梧桐 之 中药

臭梧桐 之 植物

臭梧桐 之 方剂

臭梧桐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