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果
喜果,千丈树,水栗子,天梓树,水桐树,旱莲,水桐树,野芭蕉
  • 抗癌散结破血化瘀。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

    抗癌,散结,破血化瘀

  • 胃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喜树果研末,每日1次,每次6克。 《辨证施治》
    喜树果  

    符方《辨证施治》

    胃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

  • 白血病:喜树果30克,仙鹤草、鹿衔草、岩株、银花、凤尾草各30克,甘草9克。煎汁代茶饮。 《本草骈比》
    喜树果   仙鹤草   鹿衔草   凤尾草  

    符方《本草骈比》

    白血病

  • 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空气较潮湿处。分布於西南、中南及江苏、浙江等地。有栽培。

    产地

  • 珙桐科植物旱莲木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实。 呈披针形,长2~2.5厘米,宽5~7毫米,先端尖,有柱头残基,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有时可见数条角棱和黑色斑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内有种子1粒,干缩成细条状。气微,味苦。

    形态

  • 抗肿瘤;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作用;抗早孕;抑制疱疹病毒。过去多从根中提取喜树碱,近年来研究发现果实疗效最佳,毒性小,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最高,采集方便,又不损伤植株,故目前商品多收购果实,作为提取分离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原料。目前多用喜树果的提取物制成酒浸膏注射液及水煎膏片剂使用,其疗效与喜树碱纯品相似,而副作用明显低於喜树碱纯品。

    药理

  • 含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去氧喜树碱、喜树次碱,尚含桦皮酸及喜果苷。从喜树果中还分离得11-羟基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脱落酸、丁香脂素和β-谷甾醇,其中11-羟基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为新生物碱。喜树的根、茎干、皮、叶和果实一样均含喜树碱,均有抗癌作用。

    成份

  • 内服不宜过量。

    宜忌

  • 内服:煎汤,用量3~9克,或研末吞,或制成针剂、片剂。主治各种肿瘤,用於原发性肝癌,对胃癌、头颈部腺源性皮癌、白血病、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等。也用於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临床应用

喜树果 之 中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