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首页
分类大全
典籍药书
草药
植物
药方
搜索
dcdy.com 草药辞典
首页
草药
植物
药方
分类大全
典籍药书
搜索
草药详情
苦楝皮
别名:
川楝皮,楝木皮,楝皮,楝根皮,苦楝根皮
皮类
收藏
分享
1
性味
苦,寒
苦
,
寒
,有毒。
2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蛔虫,蟯虫,风疹,疥癣
清热
,
燥湿
,
杀虫
。治
蛔虫
,
蟯虫
,
风疹
,
疥癣
。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3
功效
驱虫,疗癣
驱虫
、
疗癣
。属
驱虫
药。
4
符方
《湖南药物志》
钩虫病
治
钩虫病
:苦楝皮5000克,加水25000毫升,熬成5000毫升;另用石榴皮24克,加水2500毫升,熬成1000毫升。再把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30毫升。 《湖南药物志》
苦楝皮
5
符方
《湖南药物志》
痢疾
治
痢疾
:苦楝树皮12克,骨碎补9克,荆芥6克,青木香6克,檵木花9克。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骨碎补
青木香
6
符方
《湖南药物志》
虫牙痛
治
虫牙痛
:苦楝树皮水煎漱口。 《湖南药物志》
7
符方
《奇效良方》
疥疮风虫
治
疥疮风虫
:苦楝根皮、皂角各等分。为末,猪脂调涂。 《奇效良方》
苦楝根皮
8
符方
《福建中医药》
顽固性湿癣
治
顽固性湿癣
:苦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油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43) 《福建中医药》
苦楝根皮
9
产地
生於疏林潮湿处,分布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11
形态
根皮: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mm。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內皮;內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气微弱,味极苦。树皮:呈槽形的片状或长捲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cm,宽3~10cm,厚3~7mm,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內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
12
形态
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树皮及根皮。 树皮稍呈槽状,少数呈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裂纹及细的横纹,可见横向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黄白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可剥离。无臭,味苦。根皮全形狭长,不规则条块状、卷筒状、槽状、厚2~3毫米,木栓层常呈鳞片状,剥落后呈砖红色。余同树皮。
13
药理
具有驱虫作用;抑制呼吸中枢;影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对肉毒中毒具有治疗作用,可影响心肌电和机械特性。对实验性曼氏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
14
成份
含有苦楝素及川楝素、苦楝酮、苦楝内酯、苦楝萜酮内酯、苦洛内酯、山柰酚、苦楝子三醇及鞣质。另外,含β-谷甾醇、正三十烷及水溶性成分。
15
宜忌
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性,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臟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16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患处。用治蛔虫和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17
书籍引用
《证治准绳·幼科》
150
集之八·脾脏部(下)疳
《证治准绳·类方》
119
痔
188
第八册·虫
《幼幼集成》
65
虫痛证治
查看大图
相关连结
相关
相关中药 川楝子
相似
相似植物 川楝树
植物
植物形态
其他参考
中药
中药 小茴香
中药
中药 五倍子
中药
中药 南鹤虱
中药
中药 玫瑰花
中药
中药 鹤虱
中药
中药 刀豆
中药
中药 北沙参
植物
植物 香椿
植物
植物 米仔兰
中药
中药 竹叶椒
方剂
方剂 增损当归丸
方剂
方剂 川楝子散
方剂
方剂 肝胃百合汤
方剂
方剂 凉补风
方剂
方剂 参苓琥珀散
中药
中药 艾叶
中药
中药 毛诃子
植物
植物 楝
植物
植物 浆果楝
植物
植物 麻楝
苦楝皮 之
中药
苦楝皮
竹叶椒
苦楝皮 之
方剂
蛲虫外用方
六般芍药饮
胆道蛔虫汤
苦楝皮 之
药方
苦楝皮酒
复方百部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