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牡丹皮

别名:
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皮类
1

性味

苦,辛,微寒
微寒
2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发斑,吐衄,阴虚骨蒸潮热,血滯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滯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3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4

符方

《圣济总录》
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牡丹皮、萆薢、白术、桂等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9克,温酒调下。 《圣济总录》
牡丹皮  
5

符方

《青岛中草药手册》
痛经
痛经:牡丹皮6~9克,仙鹤草、六月雪、槐花各9~12克。水煎,冲黄酒、红糖,经行时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 《青岛中草药手册》
牡丹皮   仙鹤草   六月雪  
6

符方

《千金要方》
腕折瘀血
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30克。上二味治下筛,酒服1克,血化为水。 《千金要方》
 
7

符方

《千金要方》
金疮内漏,血不出
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要方》
 
8

符方

《青岛中草药手册》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牡丹皮9克,水煎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青岛中草药手册》
牡丹皮  
9

产地

全国各地栽培。分布於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甘肃等地。
11

形态

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缝,略向內捲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原丹皮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粉红色或淡红色。內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系针、柱状牡丹酚结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纹理不明显。气芳香,味微苦而涩,有麻舌感
12

形态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 筒状或半简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厘米,直径0.5~1.2厘米,皮厚0.1~0.4厘米。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13

药理

有中枢抑制作用;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抗炎、抗菌;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和胃液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还对回肠、子宫收缩有抑制作用,尚具有利尿作用;体外对钙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明显抑制作用。
14

成份

本品主要含牡丹酚新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基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芍药素、没食子酸等成分。
15

宜忌

血虚、虚寒诸证,孕妇及妇女月经过多者禁服。
16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水煎服。用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
17

书籍引用

《证治汇补》

《幼科指南》

《金匮要略心典》

《本草纲目》

《幼幼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