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窃衣子,野萝卜子,鹤虱
  • 性味

    苦,辛,平

  • 杀虫消积。用於蛔虫蟯虫
    絛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杀虫消积,蛔虫,蟯虫,絛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 有驱虫功能。属驱虫药。

    功效

    有驱虫功能

  • 蛔虫病绦虫病绕虫病:南鹤虱6克。研末水调服。 《湖北中草药志》
    南鹤虱  

    符方《湖北中草药志》

    蛔虫病,绦虫病,绕虫病

  • 钩虫病:南鹤虱45克,浓煎两汁合并,加白糖适量调味,晚上临睡前服,连用2剂。 《浙江药用植物志》
    南鹤虱  

    符方《浙江药用植物志》

    钩虫病

  • 虫积腹痛:南鹤虱9克,南瓜子、槟榔各15克。水煎服。 《湖北中草药志》
    南鹤虱   南瓜子  

    符方《湖北中草药志》

    虫积腹痛

  • 蛲虫病肛痒:南鹤虱、花椒、白鲜皮各15克,苦楝根皮9克。水煎,趁热熏洗或坐浴。 《浙江药用植物志》
    南鹤虱   白鲜皮   苦楝根皮  

    符方《浙江药用植物志》

    蛲虫病肛痒

  • 阴痒:南鹤虱6克。煎水熏洗阴部。 《湖北中草药志》
    南鹤虱  

    符方《湖北中草药志》

    阴痒

  • 生於路旁、山沟、溪边、荒地等处。分布於全国各地。

    产地

  • 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多裂为分果。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窄翅状次棱。翅上密生1列黄自色鉤刺,次棱间的四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条脉纹,上具柔毛。种仁类自色,有油性。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

    形态

  • 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L.的果实。 椭圆形,多已分裂成两瓣,长3~4毫米,宽1.5~2.5毫米,表而棕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偶有小果柄。果瓣被面隆起,有4条突起的纵棱线,其上密生一列黄白色钩刺。结合面稍平坦,有3条纵脉纹,脉上有短柔毛。横切面略呈半圆形,每一棱线内方有1个油管,结合面有2个油管。种仁类白色。具特殊香气。

    形态

  • 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舒张小肠、气管平滑肌,收缩子宫;抑制呼吸;抗惊厥等作用。

    药理

  • 果实含白杨素、芹菜素、木樨草素、山柰酚、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挥发油、细辛醚、柑油烯、a-姜黄烯、芳樟醇、亚油酸、油酸等成分。挥发油中含成分50种左右,主要为8-杜松烯和菖蒲烯,两者共占43.12%。

    成份

  • 尚不明确。

    宜忌

  • 用量6~15克。治疗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

    临床应用

南鹤虱 之 中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