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青风藤

别名:
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寻风藤,追骨风,汉防己,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
藤木类
1

性味

苦,辛,平
2

性味

苦,平
3

性味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苦辛,寒,脾经
苦辛。归肝、脾经。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4

性味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苦辛,寒
苦辛。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5

用法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6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於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7

功效

祛风湿,利小便,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8

功效

《本草图经》
。 《本草图经》
9

功效

《纲目》
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
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纲目》
10

功效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
11

功效

《中国药植志》
除湿,祛风,行气,利水,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
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 《中国药植志》
12

功效

驱风湿,通经络,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13

功效

祛风湿,利小便,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14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15

符方

《贵州民间药物》
骨节风气痛
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 《贵州民间药物》
 
16

符方

《浙江药用植物志》
风湿痹痛
风湿痹痛:青风藤、红藤各15克。水煎,加酒适量冲服;或青风藤30~60克,上肢痛加桂枝3克,下肢痛加牛膝6克。全身痛三味同用,水煎,加黄酒适量,晚饭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
青风藤   青风藤  
17

符方

《陕西中草药》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青藤15克,红藤15克。水煎服,每日1次。酒为引。 《陕西中草药》
 
18

产地

生於山区路旁及山坡林缘、沟边。分布於湖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
20

形态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mm,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
21

形态

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 et Wils.的藤茎。 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厘米或更长,直径0.5~2厘米。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22

药理


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㈠镇痛作用:青藤碱在用小鼠电刺激法、热板法以及家兔光热刺激法的试验中,均证明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脑内注射产生镇痛作用所需的剂量,相当於腹腔注射的1/2000,说明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它与丙烯吗啡合用,并不出现拮抗,反而产生协同,说明它的镇痛原理与吗啡类镇痛药有所不同。其产生镇痛所需的剂量约为吗啡的10倍,持续时间较短。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但较吗啡缓慢,与吗啡之间并无交叉耐受性。与异丙嗪合用,作用增强,这主要是由於两药中枢作用的协同,部分还可能由於异丙嗪对抗了青藤碱释放组织胺所致。合用时对青藤碱的耐受的产生及毒性皆无影响。㈡镇静作用:青藤碱明显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和被动活动,对巴比妥类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影响;对士的宁有某些拮抗作用(降低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阈),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犬、猴口服青藤碱45~95毫克/公斤也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小剂量(5~10毫克/公斤)即能延长小鼠和猫的防御性运动条件反射的潜伏期,条件反射部分消失,随之非条件反射也有少部分消失,说明它首先是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有抑制性影响。青藤碱并能消除电刺激小鼠引起的"激怒"反应,似有安定作用。㈢其他作用:青藤碱有镇咳作用,对小鼠及猫,其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对豚鼠则其效价仅及可待因的1/4。异丙嗪可加强其镇咳作用。另外,略有催吐作用,对注射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影响。对大鼠腹腔注射大剂量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对家兔注射中毒量时,体温亦有所下降,但如反复给予,可产生耐受性,体温不再下降。据报道,它对家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作局部浸润麻醉药使用,但也能产生耐受性,如连续注射,则作用减弱。
②降压作用
青藤总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实验动物(犬、猫、兔、大鼠),无论静脉注射或灌胃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压效果,作用迅速、显著而持久,但连续多次给药,则产生快速耐受性。降压作用与M-胆碱能神经或乙酰胆碱无关,也非组织胺释放所致,可能与其抗肾上腺素及神经反射作用有关。由於上述降压特性,它对犬的慢性实验性高血压无显著治疗效果。青藤的酸性提取物,在兔的急性试验中,亦不影响血压。
③对胃肠活动的影响
青藤碱给犬、猴口服常有轻度的胃肠不良反应;对离体的兔肠及豚鼠肠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氯化钡的致痉挛作用,但对在位的犬及兔肠,静脉注射青藤碱均引起小肠暂时兴奋,这种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六烃季铵完全阻断,阿托品完全或部分阻断,但切断二侧迷走神经并不能阻断。注射青藤碱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对胃肠道的兴奋作用,主要是与组织胺释放有关。但给予新安他精(抗组织胺药)未能抑制胃液分泌。青藤的酸性提取物,能兴奋离体兔肠。
④抗炎作用
青藤碱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切除肾上腺或垂体后,就无此作用。对正常大鼠,能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在戊巴比妥(能抑制下丘脑)麻醉后,即失去此作用,故青藤碱的抗炎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肾上腺系统所致,而与释放组织胺无关。对豚鼠的主动性过敏性休克有防止作用,对犬则比较差。与抗原同时应用,可抑制抗原释放组织胺。对滴虫、疟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23

药理

镇痛、镇静、镇咳,抗炎,降压,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护再灌注损伤,阻断神经节及神经肌肉传递,释放组胺,降低心肌的收缩性,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自律性;对胃肠道有兴奋作用,但也有轻度的胃肠不良反应等作用。
24

成份

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已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青藤的茎含清风藤碱甲等多种生物碱。
25

成份

主含青藤碱、华青藤碱、尖防己碱、光千金藤碱、N-去甲尖防己碱、双青藤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消旋丁香树脂酚、乙酰齐墩果酸等成分。
26

加工采集

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27

签别


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②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
③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28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29

宜忌

青风藤品种较复杂。全国多数地区所用的青风藤,主要为本文所说的青藤。其根部在河南,四川地区又作防己药用,湖北地区尚以华防己和木防己的藤茎做青风藤。上述复杂品种中,仅华防己的藤茎与青藤近似,但切断面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中心偏斜,其它品种,均与青藤显著不同,易於区别。
30

宜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31

宜忌

可出现痛痒、皮疹、头昏头痛、皮肤发红、腹痛、畏寒发热、过敏性紫瘢、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使用时应予注意。
32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外用水煎液擦洗痛处。用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药理试验证实,有镇痛、镇静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多方面,如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降血压等。
33

归经

肝,脾
青风藤 之 中药
青风藤 之 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