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天冬

别名:
明天冬,墙蘼,满冬,满冬募,天文冬,地门冬,肥无冬,大天冬,大当门根,多儿母,万岁藤根,婆罗树根,商棘根,天棘根,颠勒,颠棘根,白罗杉根,八百崽,丝冬,倪铃,赶条蛇,多仔婆,老虎尾巴根,九子十弟,浣草根,女木根,筵门冬,门冬,润天冬,延门冬,无不愈,管橙,浣草,十二根,三百棒,天门冬,小叶青,三百棒,大当门根
1

性味

甘,苦,寒
2

性味

半透明,光滑,柔润,有黏性,味甜,微苦,性寒,味甘,苦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 class=' text-red-500'>微。含天冬酰胺、B-谷甾醇、葡萄糖等。性寒味甘
3

功效

养阴清热,润燥生津,肺结核,支气管炎,白喉,百日咳,口燥咽干,热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结,疮疡肿毒,蛇咬伤
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白喉百日咳口燥咽干热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结;外用治疮疡肿毒蛇咬伤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4

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5

功效

养阴润燥,润肺生津
养阴润燥润肺生津。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6

产地

生於阴湿的山野林边、山坡草丛中或丘陵地带灌木丛中,也有栽培。分布於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8

形态

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的细木心。臭微,味甘微苦。
9

形态

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10

药理

(1)水煎剂、乙醇制剂在肿瘤组织培养液中对人体分离的直肠癌、结肠癌、纤维肉盗的癌细胞有抗癌作用;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的呼吸与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天冬酰胺经动物实验有镇咳与祛痰作用。
(3)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11

药理

临床上用治乳房肿瘤、扩张子宫颈以及子宫出血。抗菌,杀灭孑孓,抗肿瘤。
12

成份

含多种螺旋甾甙类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等近20种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并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13

成份

本品含苷类、皂苷及其苷元、氨基酸、糖类等化学成分。含天冬素、5-甲氧基-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β-谷甾醇、黏液质以及甾体皂苷类。动物试验表明,水煎剂有抑菌、镇咳、抗肿瘤和杀虫作用。
14

加工采集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15

签别

本品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石细胞浅黄棕色,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极细密,有的断续排列成环;黏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於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
16

炮制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17

宜忌

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18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煎汤服。用治肺热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天冬 之 中药
天冬 之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