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天竺黄

别名:
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竹黄,竹膏,天竹黄,竹糖
其他类,其他
1

性味

甘,寒
2

用法

3~9g。常入丸、散剂。
3

功效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热病神昏,小儿痰热,抽搐,夜啼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於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癇、抽搐夜啼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4

功效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抽搐,夜啼
5

功效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6

符方

哮喘即发
哮喘即发:陈皮3克,半夏、竹黄各
 
7

符方

哮喘即发
5克,麻黄(先煎去沫)
 
8

符方

哮喘即发
1克,苏子
 
9

符方

哮喘即发
8克,沉香(研末冲药)
 
10

符方

哮喘即发
2克,细辛
 
11

符方

哮喘即发
5克,炙甘草
 
12

符方

哮喘即发
8克,加生姜二片煎。(《不知医必要》麻黄苏子汤)
 
13

符方

《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雄黄、天竺黄各6克,牵牛末3克,上同再研,面糊为丸,粟米大。每服二至五丸,食后,薄荷汤下。大者加丸数。 《小儿药证直诀》
天竺黄   牵牛末  
14

符方

《圣济总录》
鼻衄不止
鼻衄不止:天竺黄、川芎各0.3克,防己15克,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3克,新汲水调下。肺损吐血,用药6克,生面3克,水调下。并食后服。 《圣济总录》
天竺黄  
15

符方

《景岳全书》
掺口疮
掺口疮:天竺黄、月石各等分,冰片少许。为末掺之。 《景岳全书》
天竺黄  
16

产地

常栽培於低海拔地的河边、村落附近。分布於广东和广西,现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18

形态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19

形态

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的秆内分泌液干燥后Bambus textilis McClure.的块状物。 不规则片块状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20

药理

具镇痛、局部麻醉的作用,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另外,可引起光敏性皮炎。
21

成份

含多糖、氨基酸、竹红菌素A、竹红菌素B、竹红菌素C、甘露醇、硬脂酸、竹黄色素A、竹黄色素B、竹黄色素C。另含钠、镁、铝、硅等14种无机元素;14种氨基酸及生物碱。
22

宜忌

无实热痰火者慎服,脾虚胃寒便溏者禁服。
23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煎服。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癎、抽搐、夜啼。
24

归经

心,肝
天竺黄 之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