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
简 介:现存之《中藏经》,传说为华佗所作,有名邓处中者尝为该书作序,言此书系从华氏寝室遗藏中获得,然语多怪诞,颇不足信,且《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未着录,疑为六朝人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
作者:
共 51 章节 3.53万+字数

卷中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男以闭[一作库]精,女以包血,与膀胱为表里,足少阴太阳是其经也。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王于冬。
脉沉濡曰平,反此者病。其脉弹石,名曰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为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解赤,脊脉痛少气[一本作令人体瘠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肠腹满小便滑[一本云心如悬少腹痛小便滑],变赤黄色也。
又,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平。
又,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病。来如转索,辟辟如弹石曰死。
又,肾脉但石无胃气亦死。
肾有水则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出,是为逆寒,大便难,其面反瘦也。肾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黄小便不禁,骨节烦痛,小腹结痛,气上冲心,脉当沉细而滑,今反浮大而缓;其色当黑,其今反者,是土来克水,为大逆,十死不治也。
又,肾病面色黑,其气虚弱,翕翕少气,两耳若聋,精自出饮食少小便清,膝下冷,其脉沉滑而迟为可治。
又,冬脉沉濡而滑曰平,反浮涩而短,肺来乘肾,虽病易治;反弦细而长者,肝来乘肾,不治自愈;反浮大而洪,心来乘肾,不为害。
肾病腹大胫肿,喘欬身重,寝汗出,憎风虚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也。
阴邪入肾,则骨痛,腰上引项瘠背疼,此皆举重用力,及遇房汗出,当风浴水,或久立则伤肾也。
又,其脉急甚,则肾痿瘕疾;微急,则沉厥,奔豚,足不收;缓甚,则折脊;微缓,则洞泄食不化,入咽还出;大甚,则阴痿;微大,则石水起脐下至小腹,其肿埵埵然而上至胃脘者,死不治;小甚,则洞泄;微小,则消瘅;滑甚,则癃颓;微滑,则骨痿,坐弗能起,目视见花;涩甚,则大壅塞;微涩,则不月,疾痔。
又,其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脓气在阴中及腹内,名曰肾痹,得之因浴冷水而卧。脉来沉而大坚,浮而紧,苦手足骨肿厥,阴痿不起,腰背疼,小腹肿,心下水气,时胀满洞泄,此皆浴水中身未干而合房得之也。
虚则梦舟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若有所畏。盛实则梦腰脊离解不相属。厥邪客于肾,则梦临深投水中。肾胀腹痛满引背,怢怢然腰痹痛肾病夜半患四季甚,下晡静。肾生病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心烦而痛,黄疸肠澼痿厥,腰脊背急痛嗜卧足下热而痛,胻酸。病久不已,则腿筋痛,小便闭,而两胁胀支满,目盲者,死。臂之积苦,腰脊相引而疼,饥见饱减,此肾中寒在脐下也。诸积大法,其脉来细软而附骨者是也。
又,面黑目白,肾已内伤,八日死。
又,阴缩小便不出,出而不快者,亦死。
又,其色青黄连耳左右,其人年三十许,百日死。若偏在一边,一月死。
实则烦闷,脐下重;热则口舌干焦,而小便涩黄;寒则阴中与腰脊俱疼,面黑耳干,哕而不食,或呕血者是也。
又,喉中鸣,坐而喘咳唾血出,亦为肾虚寒气欲绝也。
寒热虚实既明,详细调救,即十可十全之道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