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解毒
(《唐本草》)
【释名】地不容(《唐本》)、苦药子(《图经》)。
【集解】恭曰∶地不容生川西山谷,采无时,乡人呼为解毒子也。
颂曰∶出戎州。蔓生,叶青如杏叶而大,浓硬,凌冬不凋,无花实。根黄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连,如药实而圆大,采无时。又开州、兴元府出苦药子,大抵与黄药相类,春采根,曝干。亦入马药用。
时珍曰∶《四川志》云∶苦药子出忠州。性寒,解一切毒。川蜀诸处皆有。即解毒子也。
或云∶ 州苦药子即黄药子,方言称呼不同耳。理根
【气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解蛊毒止烦热,辟瘴疠,利喉闭痰毒(《唐本》)。治五脏邪气清肺压热(苏颂)。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时珍)。
【附方】新二。咽喉肿痛水浆不下∶苦药、山豆根甘草硝石各一分,射干、柑皮、升麻各半两。为末,蜜丸。噙之。(《圣惠方》)
眉棱骨痛热毒攻眼,头痛眉痛,壮热不止解毒子、木香川大黄各三分,为末,浆水调膏摊贴,干即易之。(《普济方》)
【附录】奴会子(《海药》)
曰∶味辛,平,无毒。主小儿无辜冷疳,虚渴脱肛,骨立瘦损,脾胃不磨。刘五娘方,用为煎服。生西国诸戎。大小如苦药子。
药实根
《本经》曰∶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一名连木。
《别录》曰∶生蜀郡山谷。采无时。
恭曰∶此药子也,当今盛用,胡名那疏,出通州、渝州。其子味辛,平,无毒。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疰蛇毒。树生,叶似杏,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止用其仁,《本经》误载根字。
时珍曰∶此药子虽似黄药、苦药子,而稍有不同。二药子不结子,此则树之子也。葛洪《肘后方》云∶婆罗门名那疏树子,中国人名药子。去皮取中仁,细研服,治诸病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