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天门冬
(《本经》上品)
【释名】 冬(音门)、颠勒禹锡曰∶按∶《尔雅》云∶蔷蘼, 冬。注云∶门冬也,一名满冬。《抱朴子》云∶一名颠棘,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在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门冬;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陆山阜名颠棘;在越人,名浣草。虽处处有之,其名不同,其实一也。别有百部草,其根有百许如一,而苗小异,其苗似菝 ,惟可治咳,不中服食,须分别之。
时珍曰∶草之茂者为 ,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或曰天棘。
《尔雅》云∶髦,颠棘也。因其细叶如髦,有细棘也。颠、天,音相近也。按∶《救荒本草》云∶俗名万岁藤,又名娑萝树。其形与治肺之功颇同百部,故亦名百部也。蔷蘼乃营实苗,而《尔雅》指为 冬,盖古书错【集解】《别录》曰∶天门冬,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奉高,泰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之,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桐君药录∶蔓生,叶有刺,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张华《博物志》云∶天门冬茎间有逆刺。若叶滑者,名 体,一名颠棘。 根入汤,可以浣缣,素白如KT , 类也。今越人名为浣草,胜于用灰。此非门冬,乃相似尔。按∶此说与桐君之说相乱。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颠勒,亦粗相似,用此浣衣则净,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或即是浣草耶?
又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尔。
恭曰∶此有二种∶一种苗有刺而涩,一种无刺而滑,皆是门冬。俗云颠棘、浣草者,形貌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也。 ,音命,目之也。
颂曰∶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细白花,亦有黄色及紫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圆实而长二、三寸,大者为胜,一科一二十枚同撮,颇与百部根相类。
洛中出者,大叶粗干,殊不相类。岭南者无花,余无他异。
禹锡曰∶《抱朴子》言∶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为上;生水侧下地,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次之。若以服食,令人下气,为益又迟也。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谷。或为散,仍取汁作酒以服散尤佳。
时珍曰∶生苗时,亦可以沃地栽种。子亦堪种,但晚成。
根
【修治】弘景曰∶门冬采得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曝干,尤脂润难捣,必须曝于日中或火烘之。今人呼苗为棘刺,煮作饮宜人,而终非真棘刺也。
颂曰∶二、三、七、八月采根,蒸剥去皮,四破去心,曝干用。
曰∶采得去皮、心,用柳木甑及柳木柴蒸一伏时,洒酒令遍,更添火蒸。作小架去地二尺,摊于上,曝干用。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大寒。
好古曰∶气寒,味微苦而辛。气薄味浓,阳中之阴。入手太阴、足少阴经气分之药。
之才曰∶垣衣、地黄、贝母为之使。畏曾青。
损之曰∶服天门冬,禁食鲤鱼。误食中毒者,浮萍汁解之。捣汁,制雄黄、 砂。
【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本经》)。
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别录》)。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通肾气,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甄权)。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吐血,治嗽消痰,去风热烦闷(大明)。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好古)。润燥滋阴,清金降火(时珍)。阳事不起,宜常服之(思邈)。
【发明】权曰∶天门冬冷而能补,患人体虚而热者,宜加用之。和地黄为使,服之耐老头不白。
宗 曰∶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之。
元素曰∶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保定肺气,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宜加人参、黄 为主,用之神效。
嘉谟曰∶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祛烦解渴,止咳消痰。而麦门冬兼行手少阴,清心降火,使肺不犯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滋肾助元,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肾主津液,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化,所谓治痰之本也。
好古曰∶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营卫枯涸,宜以湿剂润之。二门冬、人参、五味、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独取寸口之意。
赵继宗曰∶五药虽为生脉之剂,然生地黄、贝母为天门冬之使;地黄、车前,为麦门冬之使;茯苓,为人参之使。若有君无使,是独行无功也。故张三丰与胡KT 尚书长生不方,用天门冬三斤,地黄一斤, 乃有君而有使也。
禹锡曰∶《抱朴子》言∶入山便可以天门冬蒸煮,啖之,取足以断谷。若有力可饵之,或作散、酒服,或捣汁作液、膏服。至百日丁壮兼倍,快于术及黄精也。二百日强筋髓,驻颜色。与炼成松脂同蜜丸服,尤善。杜紫微服之,御八十外家,一百四十岁,日行三百里。
慎微曰∶《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太原甘始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余年。《圣化经》云∶以天门冬、茯苓等分,为末,日服方寸匕。则不畏寒,大寒时单衣汗出也。
时珍曰∶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肾气,入滋补方,合群药用之有效。
若脾胃虚寒人,单饵既久,必病肠滑,反成痼疾。此物性寒而润,能利大肠故也。
【附方】旧三,新十五。
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无问山中人间,久服补中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恶疮,痈疽癞疾。鼻柱败烂者,服之皮脱虫出。酿酒服,去症瘕积聚,风痰颠狂,三虫伏尸,除湿痹,轻身益气,则香美,诸酒不及也。忌鲤鱼。
每服方寸匕。名仙人粮。
辟谷不饥∶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三丸,日三服。
居山远行,辟谷良。服至十日,身轻目明;二十日,百病愈,颜色如花;三十日,发白更黑,齿落重生;五十日,行及奔马;百日,延年。又法∶天门冬捣汁,微火煎取五斗,入白蜜一斗,胡麻(炒末)二升,合煎至可丸,即止火。下大豆黄末,和作饼,径三寸,浓半寸。一服 一饼,一日三服,百日以上有益。又法∶天门冬末一升,松脂末一升,蜡、蜜一升和煎,丸如梧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三十丸。天门冬酒,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天门冬三十斤,去心捣碎,以水二石,煮汁一石,糯米一斗,细曲十斤,如常炊酿,酒熟,日饮三杯。
天门冬膏,去积聚风痰,补肺,疗咳嗽失血,润五脏,杀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以天门冬流水泡过,去皮心,捣烂取汁,砂锅文武炭火煮,勿令大沸。以十斤为率,熬至三斤,却入蜜四两,熬至滴水不散,瓶盛埋土中一七,去火毒。每日早、晚白汤调服一匙。若动大便,以酒服之。(《医方摘要》)
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铜器煎至可丸。每服杏仁大一丸,日三服。(《肘后方》)
阴虚火动有痰,不堪用燥剂者∶天门冬一斤(水浸洗去心,取肉十二两,石臼捣烂),五味子 (水洗去核,取肉四两,晒干,不见火)。共捣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下,日三服。(《简便方》)
酒 洒之,九蒸九晒,待干秤之)。人参一两为末,蒸枣肉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三服。(洁古《活法机要》)
虚劳体痛∶天门冬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鲤鱼。(《千金方》)
天 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孟诜《食疗》)
热寝汗,口干引饮,气喘∶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并去心为末)。以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逍遥散去甘草,煎汤下。(《活法机要》)
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曝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良。(《外台秘要》)
面黑令白∶天门冬曝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圣济总录》)
门冬、麦门冬(并去心)、玄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乃僧居寮所传方也。(齐德之《外科精义》)
未效,再服必愈。此祖传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传》)
(《本经》上品)
【释名】 冬(音门)、颠勒禹锡曰∶按∶《尔雅》云∶蔷蘼, 冬。注云∶门冬也,一名满冬。《抱朴子》云∶一名颠棘,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在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门冬;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陆山阜名颠棘;在越人,名浣草。虽处处有之,其名不同,其实一也。别有百部草,其根有百许如一,而苗小异,其苗似菝 ,惟可治咳,不中服食,须分别之。
时珍曰∶草之茂者为 ,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或曰天棘。
《尔雅》云∶髦,颠棘也。因其细叶如髦,有细棘也。颠、天,音相近也。按∶《救荒本草》云∶俗名万岁藤,又名娑萝树。其形与治肺之功颇同百部,故亦名百部也。蔷蘼乃营实苗,而《尔雅》指为 冬,盖古书错【集解】《别录》曰∶天门冬,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奉高,泰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之,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桐君药录∶蔓生,叶有刺,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张华《博物志》云∶天门冬茎间有逆刺。若叶滑者,名 体,一名颠棘。 根入汤,可以浣缣,素白如KT , 类也。今越人名为浣草,胜于用灰。此非门冬,乃相似尔。按∶此说与桐君之说相乱。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颠勒,亦粗相似,用此浣衣则净,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或即是浣草耶?
又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尔。
恭曰∶此有二种∶一种苗有刺而涩,一种无刺而滑,皆是门冬。俗云颠棘、浣草者,形貌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也。 ,音命,目之也。
颂曰∶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细白花,亦有黄色及紫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圆实而长二、三寸,大者为胜,一科一二十枚同撮,颇与百部根相类。
洛中出者,大叶粗干,殊不相类。岭南者无花,余无他异。
禹锡曰∶《抱朴子》言∶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为上;生水侧下地,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次之。若以服食,令人下气,为益又迟也。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谷。或为散,仍取汁作酒以服散尤佳。
时珍曰∶生苗时,亦可以沃地栽种。子亦堪种,但晚成。
根
【修治】弘景曰∶门冬采得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曝干,尤脂润难捣,必须曝于日中或火烘之。今人呼苗为棘刺,煮作饮宜人,而终非真棘刺也。
颂曰∶二、三、七、八月采根,蒸剥去皮,四破去心,曝干用。
曰∶采得去皮、心,用柳木甑及柳木柴蒸一伏时,洒酒令遍,更添火蒸。作小架去地二尺,摊于上,曝干用。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大寒。
好古曰∶气寒,味微苦而辛。气薄味浓,阳中之阴。入手太阴、足少阴经气分之药。
之才曰∶垣衣、地黄、贝母为之使。畏曾青。
损之曰∶服天门冬,禁食鲤鱼。误食中毒者,浮萍汁解之。捣汁,制雄黄、 砂。
【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本经》)。
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别录》)。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通肾气,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甄权)。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吐血,治嗽消痰,去风热烦闷(大明)。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好古)。润燥滋阴,清金降火(时珍)。阳事不起,宜常服之(思邈)。
【发明】权曰∶天门冬冷而能补,患人体虚而热者,宜加用之。和地黄为使,服之耐老头不白。
宗 曰∶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之。
元素曰∶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保定肺气,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宜加人参、黄 为主,用之神效。
嘉谟曰∶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祛烦解渴,止咳消痰。而麦门冬兼行手少阴,清心降火,使肺不犯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滋肾助元,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肾主津液,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化,所谓治痰之本也。
好古曰∶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营卫枯涸,宜以湿剂润之。二门冬、人参、五味、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独取寸口之意。
赵继宗曰∶五药虽为生脉之剂,然生地黄、贝母为天门冬之使;地黄、车前,为麦门冬之使;茯苓,为人参之使。若有君无使,是独行无功也。故张三丰与胡KT 尚书长生不方,用天门冬三斤,地黄一斤, 乃有君而有使也。
禹锡曰∶《抱朴子》言∶入山便可以天门冬蒸煮,啖之,取足以断谷。若有力可饵之,或作散、酒服,或捣汁作液、膏服。至百日丁壮兼倍,快于术及黄精也。二百日强筋髓,驻颜色。与炼成松脂同蜜丸服,尤善。杜紫微服之,御八十外家,一百四十岁,日行三百里。
慎微曰∶《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太原甘始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余年。《圣化经》云∶以天门冬、茯苓等分,为末,日服方寸匕。则不畏寒,大寒时单衣汗出也。
时珍曰∶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肾气,入滋补方,合群药用之有效。
若脾胃虚寒人,单饵既久,必病肠滑,反成痼疾。此物性寒而润,能利大肠故也。
【附方】旧三,新十五。
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无问山中人间,久服补中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恶疮,痈疽癞疾。鼻柱败烂者,服之皮脱虫出。酿酒服,去症瘕积聚,风痰颠狂,三虫伏尸,除湿痹,轻身益气,则香美,诸酒不及也。忌鲤鱼。
每服方寸匕。名仙人粮。
辟谷不饥∶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三丸,日三服。
居山远行,辟谷良。服至十日,身轻目明;二十日,百病愈,颜色如花;三十日,发白更黑,齿落重生;五十日,行及奔马;百日,延年。又法∶天门冬捣汁,微火煎取五斗,入白蜜一斗,胡麻(炒末)二升,合煎至可丸,即止火。下大豆黄末,和作饼,径三寸,浓半寸。一服 一饼,一日三服,百日以上有益。又法∶天门冬末一升,松脂末一升,蜡、蜜一升和煎,丸如梧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三十丸。天门冬酒,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天门冬三十斤,去心捣碎,以水二石,煮汁一石,糯米一斗,细曲十斤,如常炊酿,酒熟,日饮三杯。
天门冬膏,去积聚风痰,补肺,疗咳嗽失血,润五脏,杀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以天门冬流水泡过,去皮心,捣烂取汁,砂锅文武炭火煮,勿令大沸。以十斤为率,熬至三斤,却入蜜四两,熬至滴水不散,瓶盛埋土中一七,去火毒。每日早、晚白汤调服一匙。若动大便,以酒服之。(《医方摘要》)
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铜器煎至可丸。每服杏仁大一丸,日三服。(《肘后方》)
阴虚火动有痰,不堪用燥剂者∶天门冬一斤(水浸洗去心,取肉十二两,石臼捣烂),五味子 (水洗去核,取肉四两,晒干,不见火)。共捣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下,日三服。(《简便方》)
酒 洒之,九蒸九晒,待干秤之)。人参一两为末,蒸枣肉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三服。(洁古《活法机要》)
虚劳体痛∶天门冬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鲤鱼。(《千金方》)
天 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孟诜《食疗》)
热寝汗,口干引饮,气喘∶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并去心为末)。以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逍遥散去甘草,煎汤下。(《活法机要》)
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曝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良。(《外台秘要》)
面黑令白∶天门冬曝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圣济总录》)
门冬、麦门冬(并去心)、玄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乃僧居寮所传方也。(齐德之《外科精义》)
未效,再服必愈。此祖传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