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牵牛子
(《别录》下品)
【释名】黑丑(《纲目》)、草金铃(《炮炙论弘景曰∶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
时珍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金铃象子形,盆甑、狗耳象叶形。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蓣,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是矣。
【集解】弘景曰∶牵牛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 子核。
恭曰∶此花似旋花,作碧色,不黄,亦不似扁豆
颂曰∶处处有之。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每球内有子四、五枚,大如荞麦,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宗 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萎。其核如木猴梨子而色黑,谓子似荞麦非也。
时珍曰∶牵牛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尤多。其蔓有白毛,断之有白汁。叶有三尖,如枫叶。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其实有蒂裹之,生青枯白。其核与棠 子核一样,但色深霍尔。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
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带红色。其实蒂长寸许,生青枯白。其核白色,稍粗。人亦采嫩实蜜煎为果食,呼为天茄,因其蒂似茄也。

【修治】 曰∶凡采得子,晒干,水淘去浮者,再晒,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收之。
临用舂去黑皮。
时珍曰∶今多只碾取头末,去皮麸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气味】苦,寒,有毒。权曰∶甘,有小毒。
诜曰∶多食稍冷。
杲曰∶辛热雄烈,泄人元气。
大明曰∶味 。得青木香干姜良。
【主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别录》)。治 癖气块,利大小便,除虚肿落胎(甄权)。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大明)。和山茱萸服,去水 病(孟诜)。
珍)。
【发明】宗 曰∶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好古曰∶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利大肠下水积。色白者,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
震亨曰∶牵牛属火善走,黑者属水,白者属金。若非病形与证俱实,不胀满、不大便秘者,不可轻用。驱逐致虚,先哲深戒。
杲曰∶牵牛非神农药也。《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气,利小便,治下注脚气
此说气味主治俱误矣 辣,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盖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火能平金而泄肺,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今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有热证,俱用牵牛克化之药,岂不误哉?况牵牛止能泄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湿从下受之,下焦主血,血中之湿,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药泄之,伤人元气。且牵牛辛烈,比之诸辛药,泄气尤甚,其伤人必矣。《经》云∶辛泄气,辛走气,辛泄肺,气病者无多食辛。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胃气不行,心火乘之。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脾胃主血,当血中泄火。以黄芩之苦寒泄火,当归之辛温和血生地黄之苦寒凉益血,少加红花之辛温以泄血络,桃仁之辛温除燥润肠。仍不可专用,须于补中益气泄阴火之药内加而用之。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若反用牵牛大辛热,气味俱阳之药轻则夭人。故张文懿云∶牵快一时。药过仍痞,随服随效,效后复痞。以致久服脱人元气,犹不知悔也。张仲景治七种湿热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泄湿利小便乎?为湿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不可用辛辣之药,泄上焦太阴之气。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损也。《经》云∶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之。白牵牛亦同。
时珍曰∶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着此说极力辟之。然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牵牛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
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
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附方】旧八,新三十三。搜风通滞,风气所攻,脏腑积滞∶用牵牛子以童尿浸一宿,长流水上洗半日,生绢袋盛,挂当风处令干。每日盐汤下三十粒。极能搜风,亦消虚肿。久服令人体清瘦。(《斗门方》)
丸∶用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炒),不蛀皂荚(酥炙)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王衮《博济方》)
一切积气宿食不消黑牵牛(头为末)四两,用萝卜剜空,安末盖定,纸入白豆蔻末一钱,捣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下。名顺气丸。(《普济方》)
男妇五积,五般积气成聚∶用黑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滓以新瓦炒香,再捣取四两,炼 蜜丸梧子大。至重者三、五十丸,陈橘皮生姜煎汤,卧时服。半夜未动,再服三十丸,当下积聚之物。寻常行气,每服十丸甚妙。(《经验方》)
胸膈食积∶ 伤物汤下。(《儒门事亲》)
气筑奔冲,不可忍∶牛郎丸∶用黑牵牛半两(炒),槟榔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汤下。(《普济方》)
追虫取积∶方同上,用酒下。亦消水肿。
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缝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杨仁斋《直指方》)
伤寒结胸心腹硬痛∶用牵牛头末一钱,白糖化汤调下。(郑氏《家传方》)
《简 要济众方》∶用牵牛子半生半熟,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未通,再以茶服。一方∶加大黄等分。一方∶加生槟榔等分。
大肠风秘结涩∶牵牛子(微炒,捣头末)一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汤服三十丸。(寇氏《衍义》)
水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作烧饼,卧时烙熟食之,以茶 诸水饮病,张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长川泛溢,非杯杓可取,必以神禹决水之法治之,故名禹功散。用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为末。每服一、二钱,以生姜自然汁调下,当转下气也。(《儒门事亲》)
阴水阳水∶黑牵牛头末三两,大黄末三两,陈米饭锅糕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 水肿尿涩∶牵牛末,每服方寸匕,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小便 不利,气急咳嗽黑牵牛末一两,厚朴(制)半两。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或临时水丸,每枣汤下三十丸。(《普济方》)
牛尿一升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空心分二服,水从小便中出。(《圣惠方》)
脾湿肿满∶方见海金沙下。风毒脚气,捻之没指者∶牵牛子捣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其子黑色,正如 子核。(《肘后方》)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井华水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 丸,萝卜子煎汤下。(《圣济总录》)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疳气浮肿,常服自消∶黑牵牛白牵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陈皮青皮等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岁儿服二十丸,米汤下。(《郑氏小儿方》)
疳气耳聋疳气攻肾,耳聋阴肿牵牛末一钱,猪腰子半个,去膜薄切,掺入内,加少盐,湿纸包煨。空心服。(《郑氏方》)
小儿雀目牵牛子末,每以一钱用羊肝一片,同面作角子二个,炙熟食,米饮下。(《普济方》)
风热赤眼白牵牛末,以葱白煮研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下。服讫睡半时。(《卫生家宝方》)
面上风刺黑牵牛酒浸三宿,为末。先以姜汁擦面,后用药涂之。(《摘玄方》)
面上粉刺∶ 子如米粉黑牵牛末对入面脂药中,日日洗之。(《圣惠方》)
面上雀斑黑牵牛末,鸡子清调,夜敷日洗。(《摘玄方》)
马脾风病,小儿急惊肺胀喘满,胸高气急,肾缩鼻张,闷乱咳嗽烦渴,痰潮声嗄,俗名 马脾风,不急治,死在旦夕∶白牵牛(半生半炒)、黑牵牛(半生半炒)、大黄(煨)、槟榔,各 取末一钱。每用五分,蜜汤调下。痰盛轻粉一字。名牛黄夺命散。(小儿夜啼黑牵牛末一钱。水调,敷脐上,即止。(《生生编》)
临月滑胎牵牛子一两,赤土少许,研末。觉胎转痛时,白榆皮煎汤下一钱。(王衮《博济方》)
小便血淋牵牛子二两(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良久,热茶服之。(《经验良方》)
肠风泻血牵牛五两,牙皂三两,水浸三日,去皂,以酒一升煮干,焙研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七丸,空心酒下,日三服。下出黄物,不妨。病减后,日服五丸,米饮下。(《本事方》)
痔漏有虫∶黑、白牵牛各一两。炒为末,以猪肉四两,切碎炒熟,蘸末食尽,以白米饭三匙 压之。取下白虫为效。又方∶白牵牛(头末)四两,没药一钱,为细末。欲服药时,先日勿夜 饭。次早空心,将猪肉四两炙切片,蘸末细细嚼食。取下脓血为效。量人加减用。忌酒色油腻三日。(《儒门事漏疮水溢,乃肾虚也∶牵牛末二钱半,入切开猪肾中,竹叶包定煨熟。空心食,温酒送下。借肾入肾,一纵一横,两得其便。恶水既泄,不复淋沥。(《直指方》)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年少气壮者∶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碗,熬至八分,露一夜,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名济世散。(《张三丰仙方》)
湿热头痛黑牵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华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圣济录》)
气滞腰痛牵牛不拘多少,以新瓦一两,入硫黄末二钱半,同研匀,分作三分。每分用白面三匙,水和KT 开,切作棋子。
五更初 以水一盏煮熟,连汤温下,痛即已。未住,隔日再作。予常有此疾,每发一服,痛即止。(许学士《本事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