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蓼
(《本经》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蓼类皆高扬,故字从 ,音料【集解】《别录》曰∶蓼实生雷泽川泽。
弘景曰∶此类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青蓼,人家常用,其叶有圆有尖,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此也;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相似而香,并不甚辛,好食。
保升曰∶蓼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浓;青、香二蓼,叶亦相似而俱薄;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似柘叶。六蓼花皆红白,子皆大如胡麻,赤黑而尖扁;惟木蓼花黄白,子皮青滑。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可为生菜。
颂曰∶木蓼亦有大小二种,皆蔓生。陶氏以青蓼入药,余亦无用。
《三茅君传》有作白蓼酱方,药谱无白蓼,疑即青蓼也。
宗 曰∶蓼实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彼言水蓼是用茎,此言蓼实是用子也。春初以壶芦盛水浸湿,高挂火上,日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为蔬,以备五辛盘。
时珍曰∶韩保升所说甚明。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
今但以平泽所生香蓼、青蓼、紫蓼为良。
实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多食吐水,壅气损阳。
【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本经》)。
疡,止霍乱,治小儿头疮(甄权)。
【附方】旧二,新二。
伤寒劳复,因交后卵肿,或缩入腹痛∶蓼子一把。水 汁,饮一升。(《肘后方》)
霍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薷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圣济录》)
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子白同涂之,虫出不作痕。(《药性论》)
蜗牛咬毒,毒行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立愈。不可近阴,令弱也。(陈藏器《本草》)
苗叶
【气味】辛,温,无毒。
思邈曰∶黄帝云∶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令人脱气,阴核痛求死。二月食蓼,伤人肾。扁鹊云∶久食令人寒热,损髓减气少精。妇人月事来时食蓼、蒜,喜为淋。
与大麦面相宜。
【主治】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别录》)。干之酿酒,主风冷,大良(弘景)。
作生菜食,能入腰脚。煮汤捋脚暴软,赤蓼烧灰淋汁浸之,以桑叶蒸 ,立愈(大明)。杀虫伏砒(时珍)
【附方】旧四,新三。
蓼汁酒,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卧足冷∶八月三日取蓼日干,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取一石,去滓,拌米饭,如造酒法,待熟,日饮之。十日后,目明气壮也。(《千金方》)
肝虚转筋吐泻∶赤蓼茎叶(切)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分二服。(《圣惠方》)
霍乱转筋∶蓼叶一升。水三升,煮取汁二升,入香豉一升,更煮一升半,分三服。(《药性论》)
夏月 死∶浓煮蓼汁一盏服。(《外台》)
小儿冷痢∶蓼叶,捣汁服。(《千金》)
血气攻心,痛不可忍∶蓼根洗锉,浸酒饮。(《斗门》)
恶犬咬伤∶蓼叶,捣泥敷。(《肘后》)
水蓼
(《唐本草》)
【释名】虞蓼(《尔雅》)、泽蓼。
志曰∶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
时珍曰∶按《尔雅》云∶蔷,虞蓼也。山夹水曰虞。
【集解】恭曰∶水蓼生下湿水旁。叶似马蓼,大于家蓼,茎赤色,水 食之,胜于蓼子。
宗 曰∶水蓼,大概与水荭相似,但枝低耳。今造酒取叶,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取其辛耳。
时珍曰∶此乃水际所生之蓼,叶长五六寸,比水荭叶稍狭,比家蓼叶稍大,而功用仿佛。
故寇氏谓蓼实即水蓼之子者,以此故。
茎叶
【气味】辛,无毒。大明曰∶冷。
【主治】蛇伤,捣敷之。绞汁服之,止蛇毒入腹心闷。又治脚气肿痛成疮,水煮汁渍捋之(《唐本》)。
马蓼
(《纲目》)
【释名】大蓼(《纲目》)、墨记草。
时珍曰∶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但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故方士呼为墨记草。
【集解】弘景曰∶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二、三种,其最大者名茏 ,即水荭也。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伏丹砂、雌黄。
【主治】去肠中蛭虫,轻身(《本经》)。
(《本经》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蓼类皆高扬,故字从 ,音料【集解】《别录》曰∶蓼实生雷泽川泽。
弘景曰∶此类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青蓼,人家常用,其叶有圆有尖,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此也;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相似而香,并不甚辛,好食。
保升曰∶蓼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浓;青、香二蓼,叶亦相似而俱薄;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似柘叶。六蓼花皆红白,子皆大如胡麻,赤黑而尖扁;惟木蓼花黄白,子皮青滑。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可为生菜。
颂曰∶木蓼亦有大小二种,皆蔓生。陶氏以青蓼入药,余亦无用。
《三茅君传》有作白蓼酱方,药谱无白蓼,疑即青蓼也。
宗 曰∶蓼实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彼言水蓼是用茎,此言蓼实是用子也。春初以壶芦盛水浸湿,高挂火上,日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为蔬,以备五辛盘。
时珍曰∶韩保升所说甚明。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
今但以平泽所生香蓼、青蓼、紫蓼为良。
实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多食吐水,壅气损阳。
【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本经》)。
疡,止霍乱,治小儿头疮(甄权)。
【附方】旧二,新二。
伤寒劳复,因交后卵肿,或缩入腹痛∶蓼子一把。水 汁,饮一升。(《肘后方》)
霍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薷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圣济录》)
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子白同涂之,虫出不作痕。(《药性论》)
蜗牛咬毒,毒行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立愈。不可近阴,令弱也。(陈藏器《本草》)
苗叶
【气味】辛,温,无毒。
思邈曰∶黄帝云∶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令人脱气,阴核痛求死。二月食蓼,伤人肾。扁鹊云∶久食令人寒热,损髓减气少精。妇人月事来时食蓼、蒜,喜为淋。
与大麦面相宜。
【主治】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别录》)。干之酿酒,主风冷,大良(弘景)。
作生菜食,能入腰脚。煮汤捋脚暴软,赤蓼烧灰淋汁浸之,以桑叶蒸 ,立愈(大明)。杀虫伏砒(时珍)
【附方】旧四,新三。
蓼汁酒,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卧足冷∶八月三日取蓼日干,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取一石,去滓,拌米饭,如造酒法,待熟,日饮之。十日后,目明气壮也。(《千金方》)
肝虚转筋吐泻∶赤蓼茎叶(切)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分二服。(《圣惠方》)
霍乱转筋∶蓼叶一升。水三升,煮取汁二升,入香豉一升,更煮一升半,分三服。(《药性论》)
夏月 死∶浓煮蓼汁一盏服。(《外台》)
小儿冷痢∶蓼叶,捣汁服。(《千金》)
血气攻心,痛不可忍∶蓼根洗锉,浸酒饮。(《斗门》)
恶犬咬伤∶蓼叶,捣泥敷。(《肘后》)
水蓼
(《唐本草》)
【释名】虞蓼(《尔雅》)、泽蓼。
志曰∶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
时珍曰∶按《尔雅》云∶蔷,虞蓼也。山夹水曰虞。
【集解】恭曰∶水蓼生下湿水旁。叶似马蓼,大于家蓼,茎赤色,水 食之,胜于蓼子。
宗 曰∶水蓼,大概与水荭相似,但枝低耳。今造酒取叶,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取其辛耳。
时珍曰∶此乃水际所生之蓼,叶长五六寸,比水荭叶稍狭,比家蓼叶稍大,而功用仿佛。
故寇氏谓蓼实即水蓼之子者,以此故。
茎叶
【气味】辛,无毒。大明曰∶冷。
【主治】蛇伤,捣敷之。绞汁服之,止蛇毒入腹心闷。又治脚气肿痛成疮,水煮汁渍捋之(《唐本》)。
马蓼
(《纲目》)
【释名】大蓼(《纲目》)、墨记草。
时珍曰∶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但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故方士呼为墨记草。
【集解】弘景曰∶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二、三种,其最大者名茏 ,即水荭也。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伏丹砂、雌黄。
【主治】去肠中蛭虫,轻身(《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