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大蓟小蓟
(《别录》中品)
【释名】虎蓟(弘景)、马蓟(《范华》)、鸡项草(《图经》)、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药少用。
虎、曰猫,因其苗状狰狞也。曰马者,大也。牛蒡,因其根似牛蒡根也。鸡项,因其茎似鸡之项也。千针、红花,皆其花状也。郑樵《通志》谓《尔雅》之KT ,曰狗毒者即此,未知是否?
【集解】《别录》曰∶小蓟,五月采。
恭曰∶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而俱能破血
颂曰∶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大蓟苗根与此相似,但肥大尔。
宗 曰∶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作菜虽有微芒,不害人。
大蓟根叶 (同)
【气味】甘,温,无毒。弘景曰∶有毒。权曰∶苦,平。
大明曰∶叶凉。
【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别录》)。
捣根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甄权)。叶∶治肠痈,腹脏瘀血,作晕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 之(大明)。
小蓟根(苗同)
【气味】甘,温,无毒。大明曰∶凉。
【主治】养精保血(《别录》)。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并大明)。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瘥(孟诜)。
【发明】大明曰∶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健养下气也。
恭曰∶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附方】旧六,新九。
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九窍出血∶方同上。(《简要济众》)
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一升。(《梅师方》)
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
又方∶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圣济总录》)
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之。(孟诜《食疗本草》)
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圣惠方》)
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台秘要》方)
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简要济众方》)
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妇人阴痒小蓟煮汤,日洗三次。(《普济方》)
诸 不合∶虎蓟根、猫蓟根酸枣根、枳根、杜衡各一把,斑蝥三分。炒为末,蜜丸枣大。
疔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