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泽兰
(《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嘉 》地笋
【释名】水香(《吴普》)、都梁香(弘景)、虎兰(《本经》)、虎蒲(《别录》)、龙枣(《本经》)、孩儿菊(《纲目》)、风药(《纲目》),根名地笋(《嘉 》)。弘景曰∶生于泽旁,故名泽兰,亦名都梁香。时珍曰∶此草亦可为香泽,不独指其生泽旁也。齐安人呼为风药,《吴普本草》一名水香,陶氏云亦名都梁,今俗通呼为孩儿菊,则其与兰草为一物二种,尤可证矣。其根可食,故曰地笋
【集解】《别录》曰∶泽兰生汝南诸大泽旁,三月三日采,阴干。普曰∶生下地水旁,叶如兰,二月生苗,赤节,四叶相值枝节间。弘景曰∶今处处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微香,可煎油及作浴汤。人家多种之,而叶小异。今山中又有一种甚相似,茎方,叶小强,不甚香。
既云泽兰,则山中者为非,而药家乃采用之。恭曰∶泽兰茎方节紫,叶似兰草而不甚香,今京下用者是也。陶说乃是兰草,茎圆紫萼白花,殊非泽兰也。颂曰∶今荆、徐、随、寿、蜀、梧州、河中府皆有之。根紫黑色,如粟根。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干青紫色,作四棱。
叶生相对,如薄荷,微香。七月开花,带紫白色,萼通紫色,亦似薄荷花。三月采苗阴干
荆湖岭南人家多种之。寿州出者无花子。此与兰草大抵相类。但兰草生水旁,叶光润,阴小紫,五、六月盛;而泽兰水泽中及下湿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七月八月初采微辛,此为异尔。 曰∶凡使须别雌雄。泽兰茎叶皆圆,根青黄,能生血调气;与荣合泽兰迥别,叶上斑,根头尖,能破血通久积
宗 曰∶泽兰出土,便分枝梗,叶皆如菊,但尖长尔。吴普言叶似兰,误矣。今兰叶如麦门冬,殊不相似。
时珍曰∶吴普所说,乃真泽兰也。雷 所说,泽兰兰草也;泽兰即此泽兰也。寇宗所说泽兰则是,而破吴普之说则非,盖由误认兰花为兰草也。详见兰草正误下。

【修治】 曰∶凡用大、泽兰,细锉,以绢袋盛,悬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
【气味】苦,微温,无毒。《别录》曰∶甘。普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酸,无毒。李当之∶小温。权曰∶苦、辛。
之才曰∶防己为之使。
【主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本经》)。产后金疮内塞(《别录》)。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血沥腰痛(甄权)。产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通小肠长肌肉消扑损瘀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大明)。
【发明】颂曰∶泽兰妇人方中最为急用。古人治妇人泽兰丸甚多。
时珍曰∶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破瘀血消症瘕,而为妇人要药。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气,故曰调气生血也。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附方】旧一,新四。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汤下。(张文仲《备急方》)
疮肿初起泽兰,捣封之,良。(《集简方》)
损伤瘀肿∶方同上。
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矾煎洗之,即安。(《集简方》)
地笋
(宋《嘉 》)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藏器)。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产妇可作蔬菜食,佳(大明)。

【主治】妇人三十六疾(《千金方》承泽丸中用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