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二卷 草之一 天麻
(宋《开宝》)
【校正】天麻,系宋本重出,今并为一。
【释名】赤箭芝(《药性》)、独摇芝(《抱朴子》)、定风草(《药性》)、离母(《本经》)、合离草(《抱朴子》)、神草(《吴普》)、鬼督邮(《本经》)。
弘景曰∶赤箭,亦是芝类。其茎如箭杆,赤色,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俗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有鬼箭,茎有羽,其主疗并相似,而益大乖异,并非此赤箭也。
颂曰∶按∶《抱朴子》云∶仙方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也。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尔。如菟丝之草,下有伏菟之根,无此则丝不得上,亦不相属也。然则赤箭之异,陶隐居已云非俗所见,菟丝之下有伏菟,亦不闻有见者,殆其种类,时有神异者而如此尔。
时珍曰∶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离母、合离,以根异而名;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天麻即赤箭之根,《开宝本草》重出一条,详后集解下。
【集解】《别录》曰∶赤箭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陈仓,今属雍州扶风郡。
志曰∶天麻,生郓州、利州、太山、崂山诸处,五月采根曝干。叶如芍药而小,当中抽一茎,直上如箭杆。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其根连一、二十枚,犹如天门冬之类。形如黄瓜,亦如芦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今多用郓州者佳。
恭曰∶赤箭,是芝类。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赤色,远看如箭有羽。四月开花,结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有肉如面,日曝则枯萎。其根皮肉汁,大类天门冬,惟无心脉尔。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之,似芋,可生啖之,无干服之法。颂曰∶赤箭,今江湖间亦有之,然不中药用。其苗如苏恭所说,但《本经》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三月、四月采苗,七月、八月、九月采根,与《本经》参差不同,难以兼着,故但从今法。又曰∶天麻,今汴京东西、湖南、淮南州郡皆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四尺,如箭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至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曰龙皮。
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得乘润刮去皮,沸汤略煮过,曝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宗 曰∶赤箭,天麻苗也。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为二条。承曰∶今医家见用天麻,即是赤箭根。《开宝本草》又于中品出天麻一条,云出郓州。今之赤箭根苗,皆自齐、郓而来者为上。苏颂《图经》所载天麻之状,即赤箭苗之未长大者也。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用根,有自内达外之理;根则抽苗径直而上,苗则结子成熟而落,返从杆中而下,至土而生,此粗可识其外内主治之理。今翰林沈括最为博识,尝云∶古方用天麻不用赤箭,用赤箭不用天麻,则天麻、赤箭本为一物明矣。
机曰∶赤箭、天麻,一物也,经分为二,以根与苗主治不同也。产不同地者,各有所宜也。时珍曰∶《本经》止有赤箭,后人称为天麻。甄权《药性论》云∶赤箭芝一名天麻,本自明白。宋人马志《重修本草》,重出天麻,遂致分辩如此。沈括《笔谈》云∶《神农本草》明言赤箭采根,后人谓其根如箭,疑当用茎,盖不然也。譬如鸢尾、牛膝,皆因茎叶相似,则用其根,何足疑哉?上品五芝之外,补益上药,赤箭为第一。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沈公此说虽是,但根、茎并皆可用。天麻子从茎中落下,俗名还筒子。其根曝干,肉色坚白,如羊角色,呼羊角天麻;蒸过黄皱如干瓜者,俗呼酱瓜天麻,皆可用者。一种形尖而空,薄如玄参状者,不堪用。《抱朴子》云∶独摇芝,生高山深谷之处,所生左右无草。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小苋。根有大魁如斗,细者如鸡子十二枚绕之。人得大者,服之延年。按∶此乃天麻中一种神异者,如人参中之神参也。 曰∶凡使天麻,勿用御风草,二物相似,只是叶、茎不同。御风草根茎斑,叶背白有青点。使御风草,即勿使天麻。若同用,令人有肠结之患。
【正误】藏器曰∶天麻,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中有子,如青葙子。子性寒,作饮去热气。茎叶捣敷痈肿。承曰∶藏器所说,与赤箭不相干,乃别一物也。时珍曰∶陈氏所说,乃一种天麻草,是益母草之类是也。《嘉 本草》误引入天麻下耳。今正其误。
【修治】 曰∶修事天麻十两,锉,安于瓶中。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熬焦,盖于天麻上,以三重纸封系,从巳至未取出,蒺藜炒过,盖系如前,凡七遍。用布拭上气汗,刀劈焙干,单捣用。若用御风草,亦同此法。时珍曰∶此乃治风痹药,故如此修事也。若治肝经风虚,惟洗净,以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
(宋《开宝》)
【校正】天麻,系宋本重出,今并为一。
【释名】赤箭芝(《药性》)、独摇芝(《抱朴子》)、定风草(《药性》)、离母(《本经》)、合离草(《抱朴子》)、神草(《吴普》)、鬼督邮(《本经》)。
弘景曰∶赤箭,亦是芝类。其茎如箭杆,赤色,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俗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有鬼箭,茎有羽,其主疗并相似,而益大乖异,并非此赤箭也。
颂曰∶按∶《抱朴子》云∶仙方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也。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尔。如菟丝之草,下有伏菟之根,无此则丝不得上,亦不相属也。然则赤箭之异,陶隐居已云非俗所见,菟丝之下有伏菟,亦不闻有见者,殆其种类,时有神异者而如此尔。
时珍曰∶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离母、合离,以根异而名;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天麻即赤箭之根,《开宝本草》重出一条,详后集解下。
【集解】《别录》曰∶赤箭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陈仓,今属雍州扶风郡。
志曰∶天麻,生郓州、利州、太山、崂山诸处,五月采根曝干。叶如芍药而小,当中抽一茎,直上如箭杆。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其根连一、二十枚,犹如天门冬之类。形如黄瓜,亦如芦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今多用郓州者佳。
恭曰∶赤箭,是芝类。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赤色,远看如箭有羽。四月开花,结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有肉如面,日曝则枯萎。其根皮肉汁,大类天门冬,惟无心脉尔。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之,似芋,可生啖之,无干服之法。颂曰∶赤箭,今江湖间亦有之,然不中药用。其苗如苏恭所说,但《本经》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三月、四月采苗,七月、八月、九月采根,与《本经》参差不同,难以兼着,故但从今法。又曰∶天麻,今汴京东西、湖南、淮南州郡皆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四尺,如箭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至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曰龙皮。
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得乘润刮去皮,沸汤略煮过,曝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宗 曰∶赤箭,天麻苗也。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为二条。承曰∶今医家见用天麻,即是赤箭根。《开宝本草》又于中品出天麻一条,云出郓州。今之赤箭根苗,皆自齐、郓而来者为上。苏颂《图经》所载天麻之状,即赤箭苗之未长大者也。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用根,有自内达外之理;根则抽苗径直而上,苗则结子成熟而落,返从杆中而下,至土而生,此粗可识其外内主治之理。今翰林沈括最为博识,尝云∶古方用天麻不用赤箭,用赤箭不用天麻,则天麻、赤箭本为一物明矣。
机曰∶赤箭、天麻,一物也,经分为二,以根与苗主治不同也。产不同地者,各有所宜也。时珍曰∶《本经》止有赤箭,后人称为天麻。甄权《药性论》云∶赤箭芝一名天麻,本自明白。宋人马志《重修本草》,重出天麻,遂致分辩如此。沈括《笔谈》云∶《神农本草》明言赤箭采根,后人谓其根如箭,疑当用茎,盖不然也。譬如鸢尾、牛膝,皆因茎叶相似,则用其根,何足疑哉?上品五芝之外,补益上药,赤箭为第一。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沈公此说虽是,但根、茎并皆可用。天麻子从茎中落下,俗名还筒子。其根曝干,肉色坚白,如羊角色,呼羊角天麻;蒸过黄皱如干瓜者,俗呼酱瓜天麻,皆可用者。一种形尖而空,薄如玄参状者,不堪用。《抱朴子》云∶独摇芝,生高山深谷之处,所生左右无草。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小苋。根有大魁如斗,细者如鸡子十二枚绕之。人得大者,服之延年。按∶此乃天麻中一种神异者,如人参中之神参也。 曰∶凡使天麻,勿用御风草,二物相似,只是叶、茎不同。御风草根茎斑,叶背白有青点。使御风草,即勿使天麻。若同用,令人有肠结之患。
【正误】藏器曰∶天麻,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中有子,如青葙子。子性寒,作饮去热气。茎叶捣敷痈肿。承曰∶藏器所说,与赤箭不相干,乃别一物也。时珍曰∶陈氏所说,乃一种天麻草,是益母草之类是也。《嘉 本草》误引入天麻下耳。今正其误。
【修治】 曰∶修事天麻十两,锉,安于瓶中。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熬焦,盖于天麻上,以三重纸封系,从巳至未取出,蒺藜炒过,盖系如前,凡七遍。用布拭上气汗,刀劈焙干,单捣用。若用御风草,亦同此法。时珍曰∶此乃治风痹药,故如此修事也。若治肝经风虚,惟洗净,以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