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二卷 草之一 知母
《本经》中品)
【释名】 母(《本经》音迟。《说文》作 )、连母(《本经》)、 母( 音匙,又音提,或作 )、货母(《本经》)、地参《本经》)、水参(又名水须、水浚)、 (《尔雅》,音覃)、 藩(音沉烦)、苦心(《别录》)、儿草(《别录》,又名儿踵草、女雷、女理、鹿列、韭逢、东根、野蓼昌支)时珍曰∶宿根之旁,初生子根,状如 虻之状,故谓之 母,讹为知母、 母也。余多未详。
【集解】《别录》曰∶知母,生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
禹锡曰∶按∶《范子》云∶提母出三辅,黄白者善。郭璞释《尔雅》云∶ , 母也。
生山上,叶如韭。
颂曰∶今濒河怀、卫、彰、德诸郡及解州、滁州亦有之。四月开青花如韭花,八月结实。

【修治】 曰∶凡使,先于槐砧上锉细,焙干,木臼杵捣,勿犯铁器。
时珍曰∶凡用,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引经上行则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
【气味】苦,寒,无毒。大明曰∶苦、甘。权曰∶平。
元素曰∶气寒,味大辛、苦。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又云∶阴中微阳,肾经本药,入足阳明、手太阴气分
时珍曰∶得黄柏及酒良,能伏盐及硼砂
【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
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别录》)。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烦(甄权)。热劳传尸疰痛,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心止惊悸(大明)。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 腰痛,喉中腥臭(元素)。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好古)。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时珍)。
【发明】权曰∶知母治诸热劳,患人虚而口干者,加用之。
杲曰∶知母入足阳明、手太阴。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用此入白虎汤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 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寒之药,以补肾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方法详载木部黄柏下。
时珍曰∶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补阴之说,详黄柏条。
【附方】旧二,新六。
久近痰嗽胸膈下塞停饮,至于脏腑。用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服一字,用姜三片,二面蘸药,细嚼咽下,便睡,次早必泻一行,其嗽立止。
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久嗽气急 知母(去毛,切)五钱(隔纸炒),杏 仁(姜水泡,去皮尖,焙)五钱。以水一钟半,煎一钟,食远温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
为末,米糊丸。服五十丸,姜汤下,以绝病根。(邓笔峰《杂兴方》)妊娠子烦 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知母一两(洗焙)。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医者 不识此病,作虚烦治,反损胎气。产科郑宗文得此方于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用之良验。
(杨归浓《产乳集验方》)妊娠腹痛 月未足,如欲产之状。用知母二两为末,蜜丸梧子大。
每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溪毒射工 凡中溪毒知母(连根叶)捣作散服,亦可投水捣 绞汁饮一二升。夏月出行,多取其屑自随。欲入水,先取少许投水上流,便无畏。兼辟射工。
亦可煮汤浴之,甚佳。(《肘后良方》)紫癜风疾 醋磨知母擦之,日三次。(《卫生易简方》)嵌甲肿痛 知母(烧存性)研,掺之。(《多能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