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石部第十一卷 金石之五 朴硝
《本经》上品)
【校正】并入《别录》芒硝、《嘉 》马牙硝
【释名】硝石朴(《别录》)、盐硝(《纲目》)、皮硝
志曰∶硝是本体之名,石乃坚白之号,朴者未化之义也。以其芒硝、英硝皆从此出,故曰硝石朴也。
时珍曰∶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诸物,故谓之消。生于盐卤之地,状似末盐,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故今俗有盐硝、皮硝之称。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有牙者为马牙硝。《神农本经》只有朴硝硝石,《名医别录》复出芒硝,宋《嘉本草》又出马牙硝。盖不知硝石即是火硝,朴硝即是芒硝马牙硝,一物有精粗之异尔。
诸说不识此,遂致纷纭也。今并芒硝牙硝于一云。
【集解】《别录》曰∶朴硝生益州山谷有咸水之阳。采无时。色青白者佳,黄者伤人,赤者杀人。又曰∶芒硝,生于朴硝
曰∶朴硝中炼出,形似麦芒,号曰芒硝
志曰∶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炼之,令减半,投于盆中,经宿乃有细芒生,故谓之芒硝也。又有英硝者,其状若白石英,作四、五棱,莹澈可爱,主疗与芒硝同,亦出于朴硝,其煎炼自别有法,亦呼为马牙硝
宗 曰∶朴硝是初采得一煎而成者,未经再炼,故曰朴硝。可以熟生牛马皮,及治金银有伪。芒硝朴硝淋汁再炼者。
时珍曰∶硝有三品∶生西蜀者,俗呼川硝,最胜;生河东者,俗呼盐硝,次之;生河北、青、齐者,俗呼土硝。皆生于斥卤之地,彼人刮扫煎汁,经宿结成,状如末盐,犹有沙土猥杂,其色黄白,故《别录》云∶朴硝黄者伤人,赤者杀人。须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脚,入萝卜数枚同煮熟,去萝卜倾入盆中,经宿则结成白硝,如冰如蜡,故俗呼为盆硝。齐、卫之硝则底多,而上面生细芒如锋,《别录》所谓芒硝者是也。川、晋之硝则底少,而上面生牙如圭角,作六棱,纵横玲珑,洞澈可爱,《嘉 本草》所谓马牙硝者是也。状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则通名朴硝也。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萝卜煎炼去咸味,即为甜硝。以二硝置之风日中吹去水气,则轻白如粉,即为风化硝。以朴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过,鼎罐升 ,则为玄明粉
陶弘景及唐宋诸人皆不知诸硝是一物,但有精粗之异,因名迷实,谬猜乱度,殊无指归。
详见硝石正误下。
朴硝《本经》
【气味】苦,寒,无毒
《别录》曰∶苦、辛,大寒无毒。炼白如银,能寒能热,能滑能涩,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年不变。
权曰∶苦、咸,有小毒。
时珍曰∶《别录》所列神化之说,乃硝石之功。详见硝石下。
之才曰∶大黄石苇为之使,恶麦句姜
张从正曰∶畏三棱
【主治】百病除寒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本经》)。胃中食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别录》)。疗热胀,养胃消谷(皇甫谧)。
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甄权)。通泄五脏百病及症结,治天行热疾头痛消肿毒,排脓润毛发(大明)。
芒硝(《别录》)
【气味】辛、苦,大寒无毒
权曰∶咸,有小毒。
【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别录》)。下瘰 黄胆病,时疾壅热能散恶血堕胎,敷漆疮(甄权)。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