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郁李
《本经》下品)
【释名】 李(《诗疏》)、郁李、车下李(《别录》)、爵李(《本经》)、雀梅(《诗疏》)、常棣。时珍曰∶郁,《山海经》作 ,馥郁也。花、实俱香,故以名之。陆机《诗疏》作字,非也。《尔雅》常棣即此。或以为【集解】《别录》曰∶郁李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子熟赤色,亦可啖。
保升曰∶树高五、六尺,叶、花及树并似大李;惟子小若樱桃,甘酸而香,有少涩味也。
禹锡曰∶按∶郭璞云∶棣树生山中,子如樱桃,可食。《诗·小雅》云∶常棣之华,鄂不。陆机注云∶白棣树也,如李而小,正白,今官园种之,一名 李。又有赤棣树,亦似白棣,叶如刺榆叶而微圆,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关西、天水、陇西多有之。宗 曰∶郁李子如御李子,红熟堪啖,微涩,亦可蜜煎,陕西甚多。
颂曰∶今汴洛人家园圃植一种,枝茎作长条,花极繁密而多叶者,亦谓之郁李,不堪入药。
核仁
【修治】 曰∶先以汤浸,去皮、尖,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之。
【气味】酸,平,无毒
权曰∶苦、辛。元素曰∶辛、苦,阴中之阳,脾经气分药也。
【主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本经》)。
肠中结气关格不通(甄权)。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大明)。
癖气,下四肢水。
酒服四十九粒,能泻结气孟诜)。破血润燥(元素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李杲)。研和龙脑,点赤眼(宗 )。
【发明】时珍曰∶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宋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郁李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能瞑矣。此盖得肯KT之妙者也。颂曰∶《必效方》∶疗癖。取车下李仁,汤润去皮及并仁者,与干面相拌,捣如饼。若干,入水少许,作面饼,大小一如病患掌。为二饼,微炙使黄,勿令至熟。空腹食一饼,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饼,或饮热米汤,以利为度。利不止,以醋饭止之。利后当虚。若病未尽,一、二日量力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不得食酪及牛、马肉等。累试神验,但须量病轻重,以意加减,小儿亦可用。
【附方】旧三,新二。
小儿多热∶熟汤研郁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姚和众《至宝方》)。
小儿闭结∶襁褓小儿大小便不通,并惊热痰实,欲得溏动者。大黄酒浸,炒)、郁李仁(去皮,研)各一钱,滑石末一两,捣和丸黍米大。二岁小儿三丸,量人加减,白汤下。
(钱乙《直诀》)。
肿满气急不得卧∶用郁李仁一大合。捣末,和面作饼。吃入口即大便通,泄气便愈。
氏《产乳》)。
脚气浮肿心腹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者∶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研绞汁),薏苡猝心痛刺∶郁李仁三七枚嚼烂,以新汲水或温汤下。须臾痛止,却热呷薄盐汤。(姚和众《至宝方》)。
皮肤血汗郁李仁(去皮,研)一钱,鹅梨捣汁调下。(《圣济总录》)。

【气味】酸,凉,无毒
【主治】齿龈肿,龋齿坚齿《本经》)。去白虫(《别录》)。
风虫牙痛,浓煎含漱。治小儿身热,作汤浴之(大明)。 宣结气破积聚(甄权)。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