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桑
(灌木类五十一种) (《本经》中品)
【释名】子名椹。
时珍曰∶徐锴《说文解字》云∶ ,音若,东方自然神木之名,其字象形。桑乃蚕所食,异于东方自然之神木,故加木于 下而别之。《典术》云∶桑乃箕星之精。
【集解】颂曰∶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尔雅》云∶桑辨有葚者栀。又云∶女桑, 桑。 桑,山桑。郭璞云∶辨,半也。葚与椹同。一半有椹,一半无椹,名栀。俗间呼桑之小而条长者,皆为女桑。其山桑似桑,材中弓弩; 桑,丝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鲜及之。
桑,叶尖而长。以子种者,不若压条而分者。桑生黄衣,谓之金桑,其木必将槁矣。《种树书》云∶桑以构接则桑大。桑根下埋龟甲,则茂盛不蛀。
桑根白皮
【修治】《别录》曰∶采无时。出土上者杀人。
弘景曰∶东行桑根乃易得,而江边多出土,不可轻信。
时珍曰∶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领,有毒杀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故吴淑《事类赋》云∶伏蛇疗疾,马领杀人。
曰∶凡使,采十年以上向东畔嫩根,铜刀刮去青黄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干用。
其皮中涎勿去之,药力俱在其上也。忌铁及铅。或云∶木之白皮亦可用。煮汁染褐色,久不落。
【气味】甘,寒,无毒。权曰∶平。
大明曰∶温。
元素曰∶苦、酸。
杲曰∶甘、辛,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好古曰∶甘浓而辛薄,入手太阴经。
之才曰∶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本经》)。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别录》)。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甄权)。煮汁饮,利五脏。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孟诜)。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验 【发明】杲曰∶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又云∶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时珍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用桑白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甘草(炒)半两。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温服。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颂曰∶桑白皮作线缝金疮肠出,更以热鸡血涂之。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而愈。
【附方】旧九,新五。
咳嗽吐血,甚者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经验方》)。
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剥取白皮,炙黄黑,锉。以水煮浓汁,随意饮之。亦可入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产后下血∶炙桑白皮,煮水饮之。(《肘后方》)。
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以醇酒服之,日三服。(《肘后方》)。
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膏,敷之便止。已后亦无宿血,终不发动。(《经验后方》)。
金刃伤疮∶新桑白皮,烧灰,和马粪涂疮上,数易之。亦可煮汁服之。(《广利方》)。
杂物眯眼∶新桑根白皮洗净捶烂,入眼,拨之自出。(《圣惠方发鬓堕落∶桑白皮(锉)二升。以水淹浸,煮五、六沸,去滓,频频洗沐,自不落也。
(《千金方》)。
发槁不泽∶桑根白皮、柏叶各一斤,煎汁沐之即润。(《圣惠方》)。
小儿重舌∶桑根白皮煮汁,涂乳上饮之。(《子母秘录》)。
小儿流涎∶脾热也,胸膈有痰。新桑根白皮,捣自然汁涂之,甚效。干者煎水。(《圣惠方》)
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家桑东行根取研汁服。(《圣惠方》)。
小儿火丹∶桑根白皮,煮汁浴之。或为末,羊膏和涂之。(《千金方》)。
石痈坚硬不作脓者∶蜀桑白皮阴干为末,烊胶和酒调敷,以软为度。(《千金方》)。
皮中白汁
【主治】小儿口疮白漫漫,拭净涂之便愈。又涂金刃所伤燥痛,须臾血止,仍以白皮裹之,甚良(苏颂)。涂蛇、蜈蚣、蜘蛛伤,有验【附方】旧一,新三。
小儿鹅口∶桑白皮汁,和胡粉涂之。(《子母秘录》)。
小儿唇肿∶桑木汁涂之,即愈。(《圣惠方》)。
解百毒瓦斯∶桑白汁一合,服之,须臾吐利自出。(《肘后方》)。
破伤中风∶桑沥、好酒,对和温服,以醉为度。醒服消风散。(《桑椹 (一名文武实)
【主治】单食,止消渴(苏恭)。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曝干为末,蜜丸日服(藏器)。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时珍)。
【发明】宗 曰∶《本经》言桑甚详,然独遗乌椹,桑之精英尽在于此。采摘微研,以布滤汁,石器熬成稀膏,量多少入蜜熬稠,贮瓷器中。每抄一、二钱,食后、夜卧,以沸汤点服。治服金石发热口渴,生精神及小肠热,其性微凉故也。《仙方》晒干为末,蜜和为丸,酒服亦良。
时珍曰∶椹有乌、白二种。杨氏《产乳》云∶孩子不得与桑椹,令儿心寒,而陆机《诗疏》云∶鸠食桑椹多则醉伤其性,何耶?《四民月令》云∶四月宜饮桑椹酒,能理百种风热。
其法用椹汁三斗,重汤煮至一斗半,入白蜜二合,酥油一两,生姜一合,煮令得所,瓶收。
每服一合,和酒饮之。亦可以汁熬烧酒,藏之经年,味力愈佳。史言魏武帝军乏食,得干椹以济饥。金【附方】旧一,新七。
水肿胀满∶水不下则满溢,水下则虚竭还胀,十无一活,宜用桑椹酒治之。桑心皮切,以水二斗,煮汁一斗,入桑椹再煮,取五升,以糯饭五升,酿酒饮。(《瘰 结核∶文武膏∶用文武实(即桑葚子)二斗(黑熟者),以布取汁,银、石器熬成薄膏。每白汤调服一匙,日三服。(《保命集》)。
诸骨哽咽∶红椹子细嚼,先咽汁,后咽滓,新水送下。干者亦可。(《圣惠方》)。
小儿赤秃∶桑椹取汁,频服。(《千金方》)。
小儿白秃∶黑葚入罂中曝三七日,化为水,洗之,三七日神效。(《圣济录》)。
拔白变黑∶黑葚一斤,蝌蚪一斤,瓶盛封闭,悬屋东头一百日,尽化为黑泥,以染白发如漆。(陈藏器《本草》)。
发白不生∶黑熟桑椹,水浸日晒,搽涂,令黑而复生也。(《千金方》)。
阴症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集简方》)。
叶
【气味】苦、甘,寒,有小毒。
大明曰∶家桑叶∶暖,无毒。
【主治】除寒热,出汗(《本经》)。汁,解蜈蚣毒(《别录》)。煎浓汁服,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苏恭)。炙熟煎饮,代茶止渴(孟诜)。煎饮,利五脏,通关节,下气。嫩叶煎酒服,治一切风。蒸熟捣, 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 烂,涂蛇、虫伤(大明)。研汁,治 金疮及小儿吻疮。煎汁服,止霍乱腹痛吐下,亦可以干叶煮之。鸡桑叶,煮汁熬膏服,去老风及宿血(藏器)。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时珍)。
【发明】颂曰∶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水代茶饮之。又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又微炙和桑衣煎服,治痢及金疮诸损伤,止血。
震亨曰∶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
时珍曰∶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附方】旧二,新十一。
青盲洗法∶昔武胜军宋仲孚患此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新采青桑叶阴干,月按日就地上烧存性。每以一合,于瓷器内煎减二分,倾出澄清,温热洗目,至百度,屡试有验。正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六,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初二,七月初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十月十七,十一月初二,十二月三十。(《普济方》)。
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集简方》)。
赤眼涩痛∶桑叶为末,纸卷烧烟熏鼻取效,《海上方》也。(《普济方》)。
头发不长∶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长数尺。(《千金方》)。
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只一服止,后用补肝肺药。(《圣济总录》)。
小儿渴疾∶桑叶不拘多少,逐片染生蜜,线系蒂上,绷,阴干。细切,煎汁日饮代茶。
( 霍乱转筋,入腹烦闷∶桑叶一握,煎饮,一、二服立定。(《圣惠方》)。
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肺毒风疮,状如大风∶绿云散∶用好桑叶。净洗,蒸熟(一宿候),晒干,为末。水调二钱匕服。(《经验后方》)。
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直指方》)。
穿掌肿毒∶新桑叶研烂, 之即愈。(《通玄论》)。
汤火伤疮∶经霜桑叶(烧存性,)为末,油和敷之。三日愈。(《医学正传》)。
手足麻木不知痛痒∶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救急方》)
枝
【气味】苦,平。
【主治】遍体风痒干燥,水气、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疗口干及痈疽后渴,用嫩条细切一升,熬香煎饮,亦无禁忌。久服,终身不患偏风(苏颂。出《近效方》,名桑枝煎。一法∶用花桑枝寸锉,炒香,瓦器煮减一半,再入银器,重汤熬减一半。或入少蜜亦可)。
【发明】颂曰∶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抱朴子》言∶《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
时珍曰∶煎药用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观《灵枢经》治寒痹内热,用桂酒法,以桑炭炙布巾,熨痹处;治口僻用马膏法,以桑钩钩其口,及坐桑灰上,皆取此意也。又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恶疮久不愈者,用桑木炙法,未溃则拔毒止痛,已溃则补接阳气,亦取桑通关节,去风寒,火性畅达,出郁毒之意。其法以干桑木劈成细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炙患处。每吹炙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内服补托药,诚良方也。又按∶赵 《养 漫笔》云∶越州一学录少年苦嗽,百药不效。或令用南向柔桑条一束,每条寸折纳锅中,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饮之,服一月而愈。此亦桑枝煎变法尔。
【附方】旧二,新四。
服食变白,久服通血气,利五脏∶鸡桑嫩枝,阴干为末,蜜和作丸。每日酒服六十丸。
(《圣惠方》)。
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亦无禁忌。(《圣济总录》)。
风热臂痛∶桑枝一小升切炒。水三升,煎二升,一日服尽。许叔微云∶尝病臂痛,诸药不效,服此数剂寻愈。观《本草切用》及《图经》言其不冷不热,可以常服;《抱朴子》言∶一 解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黄青色,淋露骨立,病变不常。桑木心(锉)一斛,着釜中,以水淹令上有三寸,煮取二斗,澄清,微火煎得五升。空心服五合,则吐蛊毒出也。(《肘后方》)。
刺伤手足,犯露水肿痛,多杀人∶以桑枝三条, 火炮热,断之,以头熨疮上令热,冷即易之,尽三条则疮自紫白癜风∶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水五斗,慢火煮至五斤,去滓再煎成膏。每卧时温酒调服半合,以愈为度。
桑柴灰
【气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蒸淋取汁为煎,与冬灰等分,同灭痣疵黑子,蚀恶肉。煮小豆食,大下水胀。
敷金疮,止血生肌(苏恭)。桑霜,治噎食积块(时珍)。
【附方】旧五,新六。
目赤肿痛∶桑灰一两。黄连半两,为末。每以一钱泡汤,澄清洗之。(《圣济总录》)。
洗青盲眼∶正月八,二月八,三月六,四月四,五月五,六月二,七月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十月十七,十一月二十六,十二月三十日。每遇上件神日,用桑柴灰一合,煎汤沃之,于瓷器中,澄取极清,稍热洗之。如冷即重汤顿温,不住手洗。久久视物如鹰鹘也。
一法以桑灰、童子小便和作丸。每用一丸,泡汤澄洗。(《经验方》)。
尸疰鬼疰∶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使人寒热淋沥,恍惚默默,不得知所苦,累年积月,以至于死,复传亲人,宜急治之。用桑树白皮曝干,烧灰二斗,着甑中蒸透,以釜中汤三、四斗,淋之又淋,凡三度极浓,澄清只取二斗,以渍赤小豆二斗,一宿,曝干复渍,灰汁尽乃止,以豆蒸熟。以羊肉或鹿肉作羹,进此豆饭,初食一升至二升,取饱。微者,三、四斗愈;极者七、八斗愈。病去时,体中自觉疼痒淫淫。若根本不尽,再为之。神效方也。(《肘后方》)。
腹中症瘕∶方见介部鳖下。
身面水肿,坐卧不得∶取东引花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即饱食之,不得吃汤饮 面上痣疵∶寒食前后,取桑条,烧灰,淋汁,入锻石熬膏,以自己唾调点之,自落也。
(《皆效方》)。
白癜驳风∶桑柴灰二斗,甑内蒸之,取釜内热汤洗。不过五、六度,瘥。(《圣惠方》)。
大风恶疾,眉发脱落∶以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面(以大豆水研浆,解释灰味,弥佳)。
次用熟水,入绿豆面濯之。三日狐尿刺人,肿痛欲死∶热桑灰汁渍之,冷即易。(《肘后方》)。
金疮作痛∶桑柴灰筛细,敷之。(《梅师方》)。
疮伤风水,肿痛入腹,则杀人∶多以桑灰淋汁渍之,冷复易。(《梅师方》)。
头风白屑∶桑灰淋汁沐之,神良。(《圣惠方》)。
桑耳、桑黄 见菜部木耳。
桑花 见草部苔类。
桑寄生 见后寓木类。
桑柴火 见火部。 桑螵蛸 见虫部。 桑蠹 见虫部。
(灌木类五十一种) (《本经》中品)
【释名】子名椹。
时珍曰∶徐锴《说文解字》云∶ ,音若,东方自然神木之名,其字象形。桑乃蚕所食,异于东方自然之神木,故加木于 下而别之。《典术》云∶桑乃箕星之精。
【集解】颂曰∶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尔雅》云∶桑辨有葚者栀。又云∶女桑, 桑。 桑,山桑。郭璞云∶辨,半也。葚与椹同。一半有椹,一半无椹,名栀。俗间呼桑之小而条长者,皆为女桑。其山桑似桑,材中弓弩; 桑,丝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鲜及之。
桑,叶尖而长。以子种者,不若压条而分者。桑生黄衣,谓之金桑,其木必将槁矣。《种树书》云∶桑以构接则桑大。桑根下埋龟甲,则茂盛不蛀。
桑根白皮
【修治】《别录》曰∶采无时。出土上者杀人。
弘景曰∶东行桑根乃易得,而江边多出土,不可轻信。
时珍曰∶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领,有毒杀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故吴淑《事类赋》云∶伏蛇疗疾,马领杀人。
曰∶凡使,采十年以上向东畔嫩根,铜刀刮去青黄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干用。
其皮中涎勿去之,药力俱在其上也。忌铁及铅。或云∶木之白皮亦可用。煮汁染褐色,久不落。
【气味】甘,寒,无毒。权曰∶平。
大明曰∶温。
元素曰∶苦、酸。
杲曰∶甘、辛,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好古曰∶甘浓而辛薄,入手太阴经。
之才曰∶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本经》)。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别录》)。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甄权)。煮汁饮,利五脏。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孟诜)。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验 【发明】杲曰∶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又云∶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时珍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用桑白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甘草(炒)半两。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温服。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颂曰∶桑白皮作线缝金疮肠出,更以热鸡血涂之。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而愈。
【附方】旧九,新五。
咳嗽吐血,甚者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经验方》)。
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剥取白皮,炙黄黑,锉。以水煮浓汁,随意饮之。亦可入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产后下血∶炙桑白皮,煮水饮之。(《肘后方》)。
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以醇酒服之,日三服。(《肘后方》)。
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膏,敷之便止。已后亦无宿血,终不发动。(《经验后方》)。
金刃伤疮∶新桑白皮,烧灰,和马粪涂疮上,数易之。亦可煮汁服之。(《广利方》)。
杂物眯眼∶新桑根白皮洗净捶烂,入眼,拨之自出。(《圣惠方发鬓堕落∶桑白皮(锉)二升。以水淹浸,煮五、六沸,去滓,频频洗沐,自不落也。
(《千金方》)。
发槁不泽∶桑根白皮、柏叶各一斤,煎汁沐之即润。(《圣惠方》)。
小儿重舌∶桑根白皮煮汁,涂乳上饮之。(《子母秘录》)。
小儿流涎∶脾热也,胸膈有痰。新桑根白皮,捣自然汁涂之,甚效。干者煎水。(《圣惠方》)
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家桑东行根取研汁服。(《圣惠方》)。
小儿火丹∶桑根白皮,煮汁浴之。或为末,羊膏和涂之。(《千金方》)。
石痈坚硬不作脓者∶蜀桑白皮阴干为末,烊胶和酒调敷,以软为度。(《千金方》)。
皮中白汁
【主治】小儿口疮白漫漫,拭净涂之便愈。又涂金刃所伤燥痛,须臾血止,仍以白皮裹之,甚良(苏颂)。涂蛇、蜈蚣、蜘蛛伤,有验【附方】旧一,新三。
小儿鹅口∶桑白皮汁,和胡粉涂之。(《子母秘录》)。
小儿唇肿∶桑木汁涂之,即愈。(《圣惠方》)。
解百毒瓦斯∶桑白汁一合,服之,须臾吐利自出。(《肘后方》)。
破伤中风∶桑沥、好酒,对和温服,以醉为度。醒服消风散。(《桑椹 (一名文武实)
【主治】单食,止消渴(苏恭)。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曝干为末,蜜丸日服(藏器)。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时珍)。
【发明】宗 曰∶《本经》言桑甚详,然独遗乌椹,桑之精英尽在于此。采摘微研,以布滤汁,石器熬成稀膏,量多少入蜜熬稠,贮瓷器中。每抄一、二钱,食后、夜卧,以沸汤点服。治服金石发热口渴,生精神及小肠热,其性微凉故也。《仙方》晒干为末,蜜和为丸,酒服亦良。
时珍曰∶椹有乌、白二种。杨氏《产乳》云∶孩子不得与桑椹,令儿心寒,而陆机《诗疏》云∶鸠食桑椹多则醉伤其性,何耶?《四民月令》云∶四月宜饮桑椹酒,能理百种风热。
其法用椹汁三斗,重汤煮至一斗半,入白蜜二合,酥油一两,生姜一合,煮令得所,瓶收。
每服一合,和酒饮之。亦可以汁熬烧酒,藏之经年,味力愈佳。史言魏武帝军乏食,得干椹以济饥。金【附方】旧一,新七。
水肿胀满∶水不下则满溢,水下则虚竭还胀,十无一活,宜用桑椹酒治之。桑心皮切,以水二斗,煮汁一斗,入桑椹再煮,取五升,以糯饭五升,酿酒饮。(《瘰 结核∶文武膏∶用文武实(即桑葚子)二斗(黑熟者),以布取汁,银、石器熬成薄膏。每白汤调服一匙,日三服。(《保命集》)。
诸骨哽咽∶红椹子细嚼,先咽汁,后咽滓,新水送下。干者亦可。(《圣惠方》)。
小儿赤秃∶桑椹取汁,频服。(《千金方》)。
小儿白秃∶黑葚入罂中曝三七日,化为水,洗之,三七日神效。(《圣济录》)。
拔白变黑∶黑葚一斤,蝌蚪一斤,瓶盛封闭,悬屋东头一百日,尽化为黑泥,以染白发如漆。(陈藏器《本草》)。
发白不生∶黑熟桑椹,水浸日晒,搽涂,令黑而复生也。(《千金方》)。
阴症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集简方》)。
叶
【气味】苦、甘,寒,有小毒。
大明曰∶家桑叶∶暖,无毒。
【主治】除寒热,出汗(《本经》)。汁,解蜈蚣毒(《别录》)。煎浓汁服,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苏恭)。炙熟煎饮,代茶止渴(孟诜)。煎饮,利五脏,通关节,下气。嫩叶煎酒服,治一切风。蒸熟捣, 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 烂,涂蛇、虫伤(大明)。研汁,治 金疮及小儿吻疮。煎汁服,止霍乱腹痛吐下,亦可以干叶煮之。鸡桑叶,煮汁熬膏服,去老风及宿血(藏器)。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时珍)。
【发明】颂曰∶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水代茶饮之。又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又微炙和桑衣煎服,治痢及金疮诸损伤,止血。
震亨曰∶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
时珍曰∶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附方】旧二,新十一。
青盲洗法∶昔武胜军宋仲孚患此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新采青桑叶阴干,月按日就地上烧存性。每以一合,于瓷器内煎减二分,倾出澄清,温热洗目,至百度,屡试有验。正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六,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初二,七月初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十月十七,十一月初二,十二月三十。(《普济方》)。
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集简方》)。
赤眼涩痛∶桑叶为末,纸卷烧烟熏鼻取效,《海上方》也。(《普济方》)。
头发不长∶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长数尺。(《千金方》)。
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只一服止,后用补肝肺药。(《圣济总录》)。
小儿渴疾∶桑叶不拘多少,逐片染生蜜,线系蒂上,绷,阴干。细切,煎汁日饮代茶。
( 霍乱转筋,入腹烦闷∶桑叶一握,煎饮,一、二服立定。(《圣惠方》)。
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肺毒风疮,状如大风∶绿云散∶用好桑叶。净洗,蒸熟(一宿候),晒干,为末。水调二钱匕服。(《经验后方》)。
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直指方》)。
穿掌肿毒∶新桑叶研烂, 之即愈。(《通玄论》)。
汤火伤疮∶经霜桑叶(烧存性,)为末,油和敷之。三日愈。(《医学正传》)。
手足麻木不知痛痒∶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救急方》)
枝
【气味】苦,平。
【主治】遍体风痒干燥,水气、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疗口干及痈疽后渴,用嫩条细切一升,熬香煎饮,亦无禁忌。久服,终身不患偏风(苏颂。出《近效方》,名桑枝煎。一法∶用花桑枝寸锉,炒香,瓦器煮减一半,再入银器,重汤熬减一半。或入少蜜亦可)。
【发明】颂曰∶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抱朴子》言∶《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
时珍曰∶煎药用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观《灵枢经》治寒痹内热,用桂酒法,以桑炭炙布巾,熨痹处;治口僻用马膏法,以桑钩钩其口,及坐桑灰上,皆取此意也。又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恶疮久不愈者,用桑木炙法,未溃则拔毒止痛,已溃则补接阳气,亦取桑通关节,去风寒,火性畅达,出郁毒之意。其法以干桑木劈成细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炙患处。每吹炙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内服补托药,诚良方也。又按∶赵 《养 漫笔》云∶越州一学录少年苦嗽,百药不效。或令用南向柔桑条一束,每条寸折纳锅中,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饮之,服一月而愈。此亦桑枝煎变法尔。
【附方】旧二,新四。
服食变白,久服通血气,利五脏∶鸡桑嫩枝,阴干为末,蜜和作丸。每日酒服六十丸。
(《圣惠方》)。
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亦无禁忌。(《圣济总录》)。
风热臂痛∶桑枝一小升切炒。水三升,煎二升,一日服尽。许叔微云∶尝病臂痛,诸药不效,服此数剂寻愈。观《本草切用》及《图经》言其不冷不热,可以常服;《抱朴子》言∶一 解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黄青色,淋露骨立,病变不常。桑木心(锉)一斛,着釜中,以水淹令上有三寸,煮取二斗,澄清,微火煎得五升。空心服五合,则吐蛊毒出也。(《肘后方》)。
刺伤手足,犯露水肿痛,多杀人∶以桑枝三条, 火炮热,断之,以头熨疮上令热,冷即易之,尽三条则疮自紫白癜风∶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水五斗,慢火煮至五斤,去滓再煎成膏。每卧时温酒调服半合,以愈为度。
桑柴灰
【气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蒸淋取汁为煎,与冬灰等分,同灭痣疵黑子,蚀恶肉。煮小豆食,大下水胀。
敷金疮,止血生肌(苏恭)。桑霜,治噎食积块(时珍)。
【附方】旧五,新六。
目赤肿痛∶桑灰一两。黄连半两,为末。每以一钱泡汤,澄清洗之。(《圣济总录》)。
洗青盲眼∶正月八,二月八,三月六,四月四,五月五,六月二,七月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十月十七,十一月二十六,十二月三十日。每遇上件神日,用桑柴灰一合,煎汤沃之,于瓷器中,澄取极清,稍热洗之。如冷即重汤顿温,不住手洗。久久视物如鹰鹘也。
一法以桑灰、童子小便和作丸。每用一丸,泡汤澄洗。(《经验方》)。
尸疰鬼疰∶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使人寒热淋沥,恍惚默默,不得知所苦,累年积月,以至于死,复传亲人,宜急治之。用桑树白皮曝干,烧灰二斗,着甑中蒸透,以釜中汤三、四斗,淋之又淋,凡三度极浓,澄清只取二斗,以渍赤小豆二斗,一宿,曝干复渍,灰汁尽乃止,以豆蒸熟。以羊肉或鹿肉作羹,进此豆饭,初食一升至二升,取饱。微者,三、四斗愈;极者七、八斗愈。病去时,体中自觉疼痒淫淫。若根本不尽,再为之。神效方也。(《肘后方》)。
腹中症瘕∶方见介部鳖下。
身面水肿,坐卧不得∶取东引花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即饱食之,不得吃汤饮 面上痣疵∶寒食前后,取桑条,烧灰,淋汁,入锻石熬膏,以自己唾调点之,自落也。
(《皆效方》)。
白癜驳风∶桑柴灰二斗,甑内蒸之,取釜内热汤洗。不过五、六度,瘥。(《圣惠方》)。
大风恶疾,眉发脱落∶以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面(以大豆水研浆,解释灰味,弥佳)。
次用熟水,入绿豆面濯之。三日狐尿刺人,肿痛欲死∶热桑灰汁渍之,冷即易。(《肘后方》)。
金疮作痛∶桑柴灰筛细,敷之。(《梅师方》)。
疮伤风水,肿痛入腹,则杀人∶多以桑灰淋汁渍之,冷复易。(《梅师方》)。
头风白屑∶桑灰淋汁沐之,神良。(《圣惠方》)。
桑耳、桑黄 见菜部木耳。
桑花 见草部苔类。
桑寄生 见后寓木类。
桑柴火 见火部。 桑螵蛸 见虫部。 桑蠹 见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