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皂荚
《本经》下品)
【释名】皂角(《纲目》)、鸡栖子(《纲目》)
时珍曰∶荚之树皂,故名。《广志》谓之鸡栖子,曾氏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
【集解】《别录》曰∶皂荚生雍州山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
九月、十月采荚,阴干
弘景曰∶处处有之,长尺二者良。俗人见其有虫孔而未尝见虫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恶病,殊不尔也。其虫状如草叶上青虫,荚微黑便出,所以难见。
恭曰∶此物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其尺二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浓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
颂曰∶所在有之,以怀、孟州者为胜。木极有高硕者。《本经》用如猪牙者,陶用尺二者 虽殊 长而尖。枝间多刺。夏开细黄花。结实有三种∶一种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为佳。其树多刺难上,采时以蔑箍其树,一夜自落,亦一异也。有不结实者,树凿一孔,入生铁三、五斤,泥封之,即结荚。人以铁砧捶皂荚,即自损。铁碾碾之,久则成孔。铁锅爨之,多爆片落。岂皂荚与铁有感召之情耶?
皂荚
【修治】 曰∶凡使,要赤肥并不蛀者,以新汲水浸一宿,用铜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复炙透,捶去子、弦用。每荚一两,用酥五钱。
好古曰∶凡用有蜜炙、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法。
【气味】辛、咸,温,有小毒。
好古曰∶入厥阴气分
时珍曰∶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
之才曰∶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机曰∶伏丹砂粉霜硫黄、 砂。
【主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本经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别录》)。
关节,除头风消痰杀虫,治骨蒸开胃中风口噤(大明)。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将浸酒中,取尽其精,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痛(甄权)。溽暑久雨时,合苍术烧烟,辟瘟疫湿气 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时珍)。
【发明】好古曰∶皂荚厥阴之药。《活人书》治阴毒正阳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
时珍曰∶皂荚属金,入手太阴、阳明之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足厥阴,治风木之病。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毒搜风治疮。按∶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云∶元 五年,自春至秋,蕲、黄二郡人患急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黄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龙膏方,救活数人也。其方入口。用大皂荚四十挺切,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半两,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滓。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酒化下一匙,或扫入喉内,取恶涎尽为度。后含甘草片。又孙用和《家传秘宝方》云∶凡人猝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出,斯须不治,便成大病。此症风涎潮于上,胸痹不通,宜用急救稀涎散吐之。用大皂荚(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白矾(光明者)
一两,为末。每用半钱,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不大呕吐,只是微微稀冷涎或出一升、二升。当待惺惺,乃用药调治。不两,生矾末半两,腻粉半两,水调一、二钱,过咽即吐涎。用【附方】旧二十,新三十七。
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猪脂涂炙黄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中风口 ∶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三年大醋和之,左 涂右,右 涂左,干更上之。(《外台秘要》)。
中暑不省∶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温水调一钱,灌之。(《澹寮方》)
鬼魇不寤∶皂荚末刀圭,吹鼻中,能起死人。(《千金方》)
自缢将绝∶皂角末吹鼻中。(《外台方》)。
水溺卒死一宿者,尚可活∶纸裹皂荚末纳下部,须臾出水即活。(《外台秘要》)。
急喉痹塞,逡巡不救∶灵苑方∶皂荚生研末。每以少许点患处,外以醋调浓封项下。须臾便破,出血即愈。或 水灌之,亦良。《直指方》∶用米醋半盏,煎七分,破出脓血即愈。
咽喉肿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为末。每吹少许入咽,吐涎即止。(《圣济总录》)
风痫诸痰∶五痫膏∶治诸风,取痰如神。大皂角半斤去皮、子,以蜜四两涂上,慢火炙透捶碎,以热水浸一时, 取汁,慢火熬成膏。入麝香少许,摊在夹绵纸上,晒干,煎作纸花。每用三、四片,入淡浆水一小盏中洗淋下,以筒吹汁入鼻内。待痰涎流尽,吃芝麻饼一个,涎尽即愈,立效。(《普济方》)
风邪痫疾∶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晒干)四两,密陀僧一两,为末,成丸 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名抵住丸。
(《永类方》)。
服 五、七十丸,白汤下。(《简便方》)。
取汁,慢熬至可丸,丸如以皂角膏和匀,入明矾少许,以柿饼捣膏,丸如弹子,噙之。(《圣不得卧皂荚丸∶用皂荚炙,去皮、子,研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下,日三、夜一服。(张仲景方)
粒,一荚入杏仁十粒。用姜汁杏仁麻油巴豆,蜜制半夏,一处火炙黄色手心,临卧以姜汁调之,吃下神效。(余居士《选奇方》)
(《千金方》)。
丸,取微利为度。不利更服,一日一服。(《必效方》)
黄为末。酒一斗,石器煮沸,服一升,日三服。(《肘后方》)
烧研,粥饮下三钱,立通。《宣明方》铁脚丸∶用皂荚炙,去皮、子,为末,酒面糊丸。每服五十丸,酒下。《圣惠方》∶用皂荚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即通。
用不蛀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一钱,巴豆七枚(去油、膜)。以淡醋研好墨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愈为度。(《经验方》)。
胸腹胀满,欲令瘦者∶猪牙皂角相续量长一尺,微火煨,去皮、子,捣筛,蜜丸大如梧桐子
服时先吃羊肉两脔,汁三、水即止药,瘥后一月,不得食肉及诸油腻。(崔元亮《海上集验方》)。
荚去皮炙黄,锉三升,酒一斗,渍透煮沸。每服一升,一日三服。(《肘后方》)。
皂荚续成一尺以上,酥一大两微涂缓炙,酥尽捣筛,蜜丸梧桐子大。每日空腹饮下十五丸,渐增至二十丸。重者不过两剂愈。
皂荚树皮、皂荚刺各一斤,同烧灰,以水三斗,淋汁再淋,如此三、五度,煎之候少凝,入麝香末一分,以童子小便浸蒸饼,丸小豆大。每空心温水下七丸。(《圣惠方》)。
皂角赤小豆为末,酒、醋调,贴肿处。(《永类方》)。
(肥者),烧赤为末。以水五合和,顿服之。阴病极效。(《千金方》)。
皂角,烧研,新汲水一中盏,姜汁、蜜各少许,和二钱服之。先以暖水淋浴后服药,取汗即愈。(《圣惠》)
子,蜜炙捶碎,入水 取浓汁,熬成膏
事亲》)
仍加白矾少许,黄泥固济, 研。日擦之。(杨诚《经验方》)。
皂荚末涂齿上,有涎吐之。《十全方》∶用猪牙皂角、食盐等分,大皂角二十挺,以姜汁地黄汁蘸炙十遍,为末。日用揩牙甚妙。(《普济方》)。
皂角末,吹豆许入鼻,取嚏即安。(《梅师方》)。
酥炙三次,研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丸梧桐子大。每温水下二十丸。(《圣惠》)

大肠脱肛∶不蛀皂角五挺,捶碎,水 取汁二升下,令皂角气行,则不再作。仍以皂角去皮,酥炙为末,枣肉和丸,米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调敷之,良。(《梅师方》)。
摊 贴患处,频以水润之,即效。又方∶用猪牙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弦,出火毒,为末。空心温酒服五钱。(《袖珍方》)。
妇人吹乳∶《袖珍方》∶用猪牙皂角去皮,蜜炙为末。酒服一钱。又诗云∶妇人吹奶法如何?
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管教时刻笑呵呵。
麝香少许,人粪少许,和涂。五日后根出。(《普济方》)。
烧黑为末,去痂敷之,不过三次即愈。(邓笔峰《卫生杂兴》)。
拭干。以少油麻捣烂,涂之。(《肘后方方)。
大。每酒下五十丸。(《直指方》)。
珍方》)。
咽喉骨哽猪牙皂角二条切碎,生绢袋盛缝满,线缚项中,立消。(《简便方》)。
皂角末吹鼻取嚏。(《圣惠方》)。九里蜂毒∶皂荚钻孔,贴叮处,艾灸孔上三、五壮即安。(《救急方》)。

【修治】 曰∶拣取圆满坚硬不蛀者,以瓶煮熟,剥去硬皮一重,取向里白肉两片,去黄,以铜刀切,晒用。其黄消人肾气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软,煮熟,糖渍食之,疏导五脏风热壅(宗 )。核中白肉,入治肺药。核中黄心,嚼食,治膈痰吞酸(苏颂)。仁,和血润肠(李杲)。
风热大肠虚秘,瘰 肿毒疮癣(时珍)。
【发明】机曰∶皂角核烧存性,治大便燥结。其性得湿则滑,滑则燥结自通也。
时珍曰∶皂荚味辛属金,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
【附方】旧三,新十一。
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大肠虚秘∶风人、虚人脚气人,大肠或秘或利。用上方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下痢不止诸药不效∶服此三服,宿垢去尽,即变黄色,屡验。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名神效散。(《普济方》)。
里急后重∶不蛀皂角子(米糠炒过)、枳壳(炒)等分,为末,饭丸梧桐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普济方》)。
小儿流涎,脾热有痰∶皂荚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一钱二分,为末,姜汁麻子大。
恶水入口及皂荚水入口,热痛不止∶以皂荚子(烧存性)一分,沙糖半两,和膏,含之。
(《博济方》)。
妇人难产皂角子二枚,吞之。(《千金方》)。
风虫牙痛皂角子末,绵裹弹子大两颗,醋煮热,更互熨之,日三、五度。(《圣惠方粉滓面 ∶皂角子、杏仁等分,研匀。夜以津和,涂之。(《圣惠方》)。
预免疮疖∶凡小儿每年六月六日,照年岁吞皂荚子,可免疮疖之患。大人亦可吞七枚,或二十一枚。林静斋所传方也。(吴 《扶寿方便痈初起皂角子七个研末,水服效。一方∶照年岁吞之。(《儒门一切疔肿皂角子仁作末,敷之。五日愈。(《千金方》)。
年久瘰 ∶阮氏《经验方》∶用不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 砂二钱,同煮干,炒令酥。看 子多少,如一个服一粒,十个服十粒,细嚼米汤下。酒浸煮服亦可。《圣济总录》言∶虚人不可用 砂也。
刺 (一名天丁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苏颂)。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胎衣不下杀虫(时珍)。
【发明】杨士瀛曰∶皂荚刺能引诸药性上行,治上焦病。
震亨曰∶能引至痈疽溃处,甚验。
时珍曰∶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神仙传》云∶左亲骑军崔言∶一旦得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遇异人传方∶用皂角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晒干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眉发再生,肌润目明。
后入山修道,不知所终。又刘守真《保命集》云∶疠风乃营气热,风寒客于脉而不去。
宜先用桦皮散服五、七日,后灸承浆穴七壮。三灸后,每旦早服桦皮散,午以升麻葛根汤下钱氏泻青 仍戒房 服,直候虫尽为绝根也。新虫嘴赤,老虫嘴黑。
【附方】新十二。
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普济方》)。
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肠风下血∶便前近肾肝,便后近心肺。皂角刺灰二两,胡桃仁、破故纸(炒)、槐花(炒)
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
伤风下痢∶风伤久不已,而下痢脓血,日数十度。用皂角刺、枳实(麸炒)、槐花(生用)
各半两,为末,炼蜜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日二服。(《袖珍方胎衣不下皂角棘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熊氏《补遗》)。
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直指方》)。
乳汁结毒产后乳汁不泄,结毒者。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腹内生疮∶在肠脏不可药治者。取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其脓血悉从小便中出,极效。不饮酒者,水煎亦可。(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酒服三钱。嚼葵子三、五粒。其处如针刺为效。(《儒门事亲》)。
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芨少许,为末,敷之。(《直指方》)。
大风疠疮∶《选奇方》∶用黄柏末皂角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酒服。取下虫物,并不损人。食白粥两、三日,服补气药数剂。名神效散。如四肢肿,用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发风之物。取下虫大小长短其色不一,约一、二升,其病乃愈也。(《仁存方》)。
发背不溃∶皂角刺(麦麸炒黄)一两,绵黄 (焙)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一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七分,去滓温服。(《普济本事方》)
木皮、根皮【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风热痰气杀虫(时珍)。
【附方】新二。
肺风恶疮瘙痒∶用木乳(即皂荚根皮,秋冬采如罗纹者,阴干炙黄)、蒺藜(炒)、黄、人参枳壳(炒)、甘草(炙)等分为末。沸汤每服一钱。(《普济方》)。产后肠脱用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为粗末,以水煎汤,乘热以物围定,坐熏洗之。挹干,便吃补气丸药一服,仰睡。(《妇人良方》)

【主治】入洗风疮渫用(时珍)。
【附录】鬼皂荚 藏器曰∶生江南泽畔。状如皂荚,高一、二尺。作汤浴,去风疮疥癣。 叶,去衣垢,沐发令长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