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心典
简 介:尤氏集十年寒暑的心得之作,其阐注《金匮要略》文笔简练,注释明晰,条理贯通,据理确凿,力求得其典要,抉其精义,对于少数费解原文,宁缺而不作强解,并校正了一些传写之误
作者:清 尤怡(在泾)纂注
共 23 章节 8.84万+字数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浮数脉皆阳也。阳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者。卫气有所遏而不出也。夫卫主行营气者也。而营过实者。反能阻遏其卫。若有痛处。则营之实者已兆。故曰当发其痈。痈肿之候。脓不成。则毒不化。而毒不聚。则脓必不成。故以手掩其肿上。热者毒已聚。则有脓。不热者毒不聚。则无脓也。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甲错、肌皮干起。如鳞甲之交错。由营滞于中。故血燥于外也。腹皮急。按之濡。气虽外鼓。而病不在皮间也。积聚肿胀之根。脉数身热之候。今腹如肿状而中无积聚。身不发热而脉反见数。
非肠内有痈。营郁成热而何。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
附子则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肿痈。疑即肠痈之在下者。盖前之痈在小肠。而此之痈在大肠也。大肠小肠之下。逼处膀胱
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而实非膀胱为害。故仍小便自调也。小肠为心之合。而气通于血脉大肠为肺之合。而气通于皮毛。故彼脉数身无热。而此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也。脉迟紧者。邪暴遏而营未变。云可下者。谓可下之令其消散也。脉洪数者。毒已聚而营气腐。云不可下者。谓虽下之而亦不能消之也。大黄牡丹汤肠痈已成未成。皆得主之。故曰有脓当下。无脓当下血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血与汗皆阴也。阴亡。则血流不行。而气亦无辅。故脉浮微而涩也。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兹不汗出而身有疮。则知其被刀斧所伤而亡其血。与汗出不止者。迹虽异而理则同也。
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疮金刃所伤而成疮者。经脉斩绝。营卫沮弛。治之者必使经脉复行。营卫相贯而后已。王不留行散。则行气血和阴阳之良剂也。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 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川椒(三分) 浓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王不留行、蒴 、桑皮三味。烧灰存性。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根勿取之。前三物阴干百日。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枳实苦寒。除热破滞为君。得芍药则通血。得桔梗利气。而尤赖鸡子黄之甘润。以为排脓化毒之本也。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此亦行气血和营卫之剂。
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浸淫疮。义如脏腑经络篇中。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