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
简 介: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方》、《王损庵先生类方》。八卷。明·王肯堂辑。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8 章节 49.71万+字数

呕吐
半夏(仲景) 治胃反呕吐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三升,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二陈汤(见痰饮。)
理中汤(见霍乱。)
治中汤 即理中汤加陈皮青皮等分。
丁香吴茱萸(东垣) 治呕吐哕,胃寒所致。
吴茱萸 草豆蔻 人参 苍术 黄芩(各一钱) 升麻(七分) 当归(一钱半) 柴胡 半夏茯苓 干姜 丁香 甘草(各五分)
为细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忌冷物。
藿香安胃(东垣)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藿香(一钱半) 丁香 人参(各二钱) 橘红(五钱)
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渣凉服,食前,和渣服亦可。
铁刷汤(见恶寒。)
温中汤 即理中汤加丁香
红豆(《宝鉴》) 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一粒)
为细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药,面裹煨熟,去面细嚼,白汤下,空心日三服。
小柴胡汤(见往来寒。)
猪苓(仲景)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半夏泻心汤(见痞。)
丁香透膈汤 五膈宽中汤(俱见胃反。)
枳南汤(见咽喉。)
导痰汤(见痰饮。)
法半夏(《和剂》) 治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缩砂仁 神曲(炒) 陈皮(去白) 草果仁(各一两) 白豆蔻丁香(各半两) 大半夏(四两,汤洗七次,切作两片,白矾末一两,沸汤浸一昼夜,洗去矾,俟干,一片切作两片,姜汁浸一昼夜,隔汤炖,焙干为末,姜汁拌成饼,炙黄用) 甘草(二两,半生半炙)
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不拘时点服。
挝脾汤(《和剂》)
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 茴香(炒,七两半) 甘草(十一两七钱)
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白汤点服。
灵砂(《和剂》)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和五脏助元气
水银(一斤) 硫黄(四两)
上二味,用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饮、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
养正丹(见气。)
半硫丸(见大便闭。)
竹茹《本事》) 治胃热干葛 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一半,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盅,姜三片,竹茹一弹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槐花散(《良方》) 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痰,此药能化胃膈热涎,有殊效。
皂角(去皮,烧烟绝) 白矾(熬沸定)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枇杷叶《本事》止呕哕,和中利膈
枇杷叶(去毛,二钱) 人参 半夏(各一钱) 茯苓(五钱) 茅根(二两) 生姜(七片)
水煎,去渣,入槟榔末五分,和匀服。
〔漏气〕
麦门冬汤《三因》) 治漏气。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 悍滑疾,遇开即出,经气失道,邪气内着,故有是证。
麦门冬(去心) 生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五两)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人参 陈皮 葳蕤(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陈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热服。
〔走哺〕
人参《三因》) 治走哺。盖下焦气起于胃下口,别入回肠,注于膀胱,并与胃传糟粕,而下大肠。今大小便不通,故知下焦实热之所为也。
人参 黄芩 知母 葳蕤 茯苓(各三钱) 芦根 竹茹 白术 栀子陈皮(各半两)
石膏( ,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吐食〕
桔梗汤(《家珍》) 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
桔梗 白术(各一两半) 半夏曲(二两) 陈皮(去白) 枳实(炒) 白茯苓 浓朴(各一两,姜制炒)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取清温服。
木香散
木香 槟榔(各等分)
为细末,前药调服。
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荆黄汤(《保命》) 治证同桔梗汤
荆芥(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二钱半) 大黄(二钱)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
槟榔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半) 轻粉(少许)
为细末,同煎药下。亦用水浸蒸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紫沉丸(《洁古》)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寒气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钱) 乌梅(去核) 丁香 槟榔(各二钱) 沉香 杏仁(去皮尖) 白术木香(各一钱) 陈皮(五钱) 白豆蔻 巴豆霜(各五分,另研)
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则止。
小儿另丸。一法,反胃吐食,用橘皮一个,浸少时去白,裹生姜一块,面裹纸封,烧令熟,去外面,煎汤下紫沉丸一百丸,一日二服,后大便通,至不吐则止,此主寒积气。(《病机》有代赭石,肉果,无白术。)
大黄甘草汤《金匮》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花(洁古) 治吐食而脉弦者,由肝胜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胃
半夏(汤洗,一两) 槟榔(二钱) 雄黄(一钱半)
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小儿另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以吐止为度。
青镇丸呕吐脉弦,头痛有汗
柴胡(一两) 黄芩(七钱半) 甘草 人参(各五钱) 半夏(三钱,洗) 青黛(二钱半)
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茯苓泽泻《金匮》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四两) 白术(三两)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干呕〕
陈皮《金匮》
陈皮(四两) 生姜(半斤)
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恶心
生姜半夏《金匮》
半夏(半升) 生姜(一斤)
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纳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少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茯苓半夏(《拔粹》)
炒曲(三钱) 大麦 (半两,炒黄) 陈皮 天麻(各二钱) 白术 白茯苓 半夏(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柴胡半夏(《拔粹》)
半夏(二钱) 苍术 炒曲(各一钱) 生姜(三片) 柴胡 本 升麻(各五分) 白茯苓(七分)
上为粗末,水二盏,煎至五沸,去渣温服。
吐酸
八味平胃散《三因》) 浓朴(去皮,姜炒) 升麻 射干米泔浸)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蒸) 枳壳(去瓤,麦炒) 甘草(炙,各一两) 芍药(半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咽醋丸(丹溪)
吴茱萸(去枝梗,煮,晒干) 陈皮(去白) 黄芩(炒,各五钱) 苍术(七钱半) 黄连(一两,细切,用陈壁泥同炒)
为细末,曲糊丸,桐子大。
神术丸《本事》) 治停饮成癖,久则呕吐酸水,吐已停久复作,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则不行也。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堆科臼,则疾当去矣。
苍术(一斤,米泔浸) 生芝麻(五钱,用水二盏,研细取浆) 大枣(十五枚,煮熟去皮核,研细)
上以苍术焙干为末,然后以芝麻浆及枣肉和匀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汤下。忌桃、李、雀、蛤。初服觉燥,以山栀末一钱,汤调服。
干姜(《圣惠》)
干姜 枳壳 橘红 葛根 前胡(各五钱) 白术 半夏曲(各一两) 吴茱萸 甘草(各二钱半)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参萸丸(丹溪) 治湿热滞气者,湿热甚者用为向导,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两,即益元散吴茱萸(二两,煮过)
一方,去茱萸,加干姜一两,名温六丸。
呕清水
茯苓《金匮》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陈皮(五钱) 生姜(四两)
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五苓散(见消痹。)
吐涎沫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小青龙汤(见咳嗽。)
〔呕脓〕
地黄《直指》) 治脓血呕吐
生地黄(洗,焙) 川芎(各一两) 半夏(制) 甘草(炙,各七钱半) 南星(汤洗七次) 芍药 白芷茯苓 北梗 前胡 知母 人参(各半两)
每服三钱半,姜五片,乌梅一个,煎服。
〔呕虫〕
乌梅丸(见伤寒蛔厥。)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