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二经有热,无所于泄,而发于舌。如舌络微紧,时时舒舌,谓之弄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谓之重舌。舌渐渐肿大,塞满口中,谓之木舌。〔曾〕凡为此证,是脾与心肝,屡受极热,有所谓重舌木舌,又谓之舌黄鹅口,名虽异,皆热也,大抵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络脉系舌傍,肝之络脉系舌本,心之络脉系舌根,凡此三经或为湿热风寒所中,则舌卷缩,或舒长,或肿满,宜消黄散、绿袍散主之,及当归散、羌活散、与服。
当归发热羌活发热
弄舌
〔钱〕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田氏云:若肥实者、用牛黄散治之。)或欲饮水,医疑为热,用冷药下之者,非也,饮水者,脾胃津液少故也,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即为疳,宜加胡黄连辈。
若大病未已,用药后弄舌者凶。〔薛〕小儿舌微露而即收者,名弄舌,此属心脾亏损,用温脾散补之。舌舒长而良久不收者,名吐舌,乃心脾积热,用泻黄散主之。
或兼口舌生疮作渴饮冷,属胃经实热,亦用前散。作渴饮热,属胃经虚热,用四君子汤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实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术散口角流涎,或腮颊患肿,胃虚风热也,先用人参安胃散,次用七味白术散。若午后甚者,脾血虚也,四物多加参术茯苓,未应,用补中益气汤及审五脏相胜。若因疳瘦所致,当参诸疳门。
泻黄散(脾) 温脾腹胀白术(渴) 人参安胃(脾) 四物汤失血补中益气虚羸
重舌
〔汤〕重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谓之重舌。其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其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其着齿龈上如此者,名重龈。皆刺之出血可也。
治法,用苦竹沥黄柏末,点舌上,如不愈,后用蒲黄敷之,不过三次愈。(用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研细,每挑些糁舌下,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按之,按罢掺药。)
马牙硝涂舌下,日三度。先用新水揉口并舌上下,后用皂荚针烧灰,入脑子少许,每用半字,糁舌上下,出涎、立效。(亦治木舌。)烧乌贼鱼骨细研,和鸡子黄,敷喉及舌上。乱发灰细研,以半钱敷舌下,日不住用之。桑白皮煮汁涂乳,饮之。
〔张〕乌鱼散小儿重舌
乌鱼骨(一两) 蜣螂(烧灰) 蒲黄(各五钱) 枯白矾(二钱五分)
上为极细末,用鸡子黄谓。涂舌下。咽津无妨。
青液散小儿重舌口疮
青黛 朴硝(各一钱) 龙脑(一字)
为细末,用蜜调。鹅翎蘸少许,敷之。
当归连翘小儿心脾有热,致生重舌
当归尾 连翘 川白芷(各三钱) 大黄(煨) 甘草(各一钱)
上 咀。用水一盏煎,食前服。
一捻金散小儿重舌木舌
雄黄(二钱) 硼砂(一钱) 脑子(少许) 甘草(半钱)
为细末。干掺舌上,或用蜜汤调,鹅翎刷,咽。
绿袍散重舌及满口内外疮毒咽膈不利
薄荷叶(去老梗) 荆芥穗(二味各五钱) 青黛 玄明粉 硼砂(三味各二钱半) 百药煎甘草(二味各三钱)
上锉、焙为末,除玄粉、硼砂二味,在乳钵内细杵,同前药末再杵匀。用一字至半钱,干点舌上,令其自化,或新汲水入蜜,调点舌上亦好。
木舌
木舌者,舌肿渐渐粗大满口,不急治,即塞杀人也。〔曾〕木舌者,舌肿硬而妨乳食,此为风热盛也,以当归散、泻黄散玉露饮,皆可服之,次消黄散点擦舌上。盖舌者,心之管,心热生疮破裂,肝壅则血出如涌,脾闭则白胎如雪,热则肿满,风则强木,口合不开,四肢壮热气喘语塞,即其候也。治法,凉解上焦及心肝脾三经邪热疏风化痰,初用百解散加五和汤,水姜灯心煎投,次以牛蒡汤同当归散,入生地黄水姜煎服。治法用《局方》中紫雪二钱半,竹沥半合和之,时时抹入口中,自消。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酒调敷。
泻黄散(脾)玉露饮(积热)
消黄散风热上攻,舌硬肿大不消。
风化朴硝 蒲黄(各半两)
上,蒲黄晒干为末,同朴硝乳钵内细研匀。每用一字或半钱,点揩舌上下。
百解散急惊五和汤失血牛蒡咽喉
川硝散小儿木舌
朴硝(一两) 真紫雪(五钱) 食盐(二钱半)
为细末。每服五分,入竹沥三两点,用白汤调涂舌上。咽津无妨。
舌白苔
〔丹溪〕云:舌上生如微粒,桑白皮汁敷之,三两次妙。
舌上疮
《本草》治小儿舌上疮,饮乳不得。以白矾鸡子置醋中,涂足底,二七即愈。《千金方》以蜂房烧灰、屋间尘各等分,和匀,敷之。又以桑白汁涂乳,与儿饮之。又以羊蹄骨中生体和胡粉敷之。《外台·短剧》以乌贼鱼骨烧末,鸡子黄和,涂之。《婴孺》烧葵根为灰,每日少许敷之。《张鸡峰方》野蔷薇根,锉碎,每用一匙头,以水二盏,煎至六分,去滓,热含,冷即吐了。治口舌生疮久不瘥
舌上血出
《千金翼》治舌上黑,有数孔出血如涌泉,此心脏病也方。
戎盐 黄芩 黄柏 大黄(各五两)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丸,日三服。仍烧铁烙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