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尿白便浊
仁斋曰:小儿尿白如米泔状,由乳哺失节,有伤于脾,致令清白不分而色白也,久则成疳,此亦心膈伏热,兼而得之。《全婴方》云:小便初出微赤,良久白浊者,乃热疳之邪也。初出黄白,久白浊者,乃冷疳之候也。冷者,益黄散主之。热者,牛黄丸主之。冷热者,芦荟丸主之。纯下白浊者,浓朴丸主之。诸失津液欲成疳而小便白者,茯苓散主之。薛氏曰:小便如泔,或良久变白,亦有脾虚食积湿热下注者,先用茯苓散五七服,次用四味肥儿丸。若乳食少思,或肚腹胀大小便频数,此脾虚元气下陷也,朝用五味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若肥体色黄小便不调,发黄脱落,鼻下疮痍,嗜土少食大便青褐者,用栀子茯苓汤。仍审其乳母饮食七情,治之。一小儿发热懒食,小便良久变白。余用四味肥儿丸即愈。或误以为积热,用清凉祛逐之剂,形体顿弱,虚证悉至,小便如疳,用补中益气汤及四味肥儿丸而愈。一小儿面色痿黄,眼胞微肿作渴腹胀饮食少思小便澄白,大便不实。此脾疳之证也。用四君子加山栀芜荑,兼用四味肥儿丸而愈。一小儿白浊,两耳内、耳外生疮脓水淋漓。用大芦荟丸而愈。后遍身如疥,肌体消瘦发热作渴大便酸臭小便白浊。用九味芦荟丸、五味异功散、而愈。一小儿白浊发热口干,体瘦骨立。余谓肾经虚羸,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愈。
后两目或生白翳,面黄浮肿小便仍白。此变肝脾疳证,用四味肥儿丸、月余渐瘥。
益黄散(方见脾脏) 牛黄(方见疳积芦荟(方见疳)
君朴丸小儿小便白浊,久则黄瘦,不长肌肉
使君子(煨,去壳) 浓朴(制) 黄连(各一两) 木香(三钱)
上为末,蒸饼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
茯苓 治乳食伤脾,或心经伏热小便白浊
三棱(煨) 蓬莪术(煨) 砂仁 赤茯苓(各半两) 青皮 陈皮 滑石 甘草(各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
三棱小儿尿白,久则成疳,宜补脾消食化积
三棱(炒) 蓬莪术(炒。各一两) 益智甘草 神曲(炒) 麦芽 橘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点下。
清心莲子(见前)
又方 用甘草头,煎汤服。
栀子茯苓汤即大芜荑(方见疳)
香砂婴孩小便白浊
香附子(炒,一两) 缩砂(去壳,五钱) 三棱(煨) 蓬莪术(煨) 陈皮 麦 (炒)芦荟(各五钱半)
上为极细末,煮面糊,丸如黍米大。用米饮、盐汤,食前服。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