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腹痛
(杨)夫腹痛者,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而痛者必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
见之挟冷而痛者必面色或白或青、手足冷者,见之冷甚而变证则面黯唇口俱黑、爪甲皆青矣。热证四顺清凉饮(里热)加青皮枳壳。冷证七气汤加辣桂苏合香丸。若邪正交攻,冷热不调桔梗枳壳汤加青皮陈皮木香当归为妙。若内吊等证,则钓藤散(夜啼)。其余则芍药甘草汤为要药也。实痛有热者,大柴胡汤伤寒)主之。心腹痛甚有实热者,大承气汤伤寒)下之。腹痛桂枝芍药痛甚桂枝大黄(二方并见痘疹)。〔薛〕小儿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脾土虚寒也,用调中丸(不乳食)主之。口中气温,大便酸臭,积痛也,用下积丸治之。面赤壮热,或手足并热,实热也,用泻黄散(脾)泻之。面黄微热,或手足并温,虚热也,用异功散吐泻)补之。若作渴饮汤,胃气虚热也,用白术散(渴)。若痛连两胁,肝木乘脾也,用四君子汤吐泻) 加柴胡芍药。若腹痛重坠,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虚热)加升麻。若手足指冷,或吃逆泄泻,寒水侮土也,用六君、炮姜肉桂,不效,急加附子。若服克滞之药致腹作痛按之不痛,脾气复伤也,用五味异功散。中脘痛者属脾。少腹痛属肾按之痛者为积滞不痛者为里虚。积滞者消之,虚者补之。娄氏,分曲腰干哭无泪者,为盘肠内钓痛。面 白不思食,为胃冷痛。面赤唇焦便黄,为热痛。面黄白,大便醋臭,为积痛。口淡而沫自出,为虫痛。曾氏,又有脏寒痛,锁肚痛, 瘕痛, 痛,癖痛,吊肾痛,偏坠痛,寒疝痛。各有治法,今胪列于后:
寒痛
茅先生歌云:面青面白犹自可,黑色如青瓜一同,此是腹心生冷痛,须将温药里头攻。钱氏云:胃虚冷,面 白色,腹痛不思食当补,益脾益黄散主之。若不下利者,调中丸主之。(益黄散下利而痛也,调中丸治不利而痛也)
曾氏脏寒痛,议附胎寒论后。益黄散(脾)
调中
白术 人参 甘草(炒各半两) 干姜(炮,四钱)
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前、温水下。(海藏云:仲景理中例也)
当归小儿夜啼者,脏寒腹痛面青手冷,不吐乳是也,宜此方服之效。
当归(去芦头白芍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桔梗 陈皮(各一钱)
上 咀。煎五分,时时少服,愈。
七气汤 治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亦痛,不能饮食
半夏(制焙,五两) 人参 辣桂(去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锉细。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五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 陈皮 桔梗 蓬术 辣桂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子(一两半) 甘草半夏(制。各七钱半)
上锉细。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张涣〕宽中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高良姜 木香(各半两) 丁香 青橘皮(炒黄) 桔梗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蓬莪术
蓬莪术(炮制,乘热锉碎)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木香 人参(去芦头桂心(各半两) 黑牵牛(炒,微黄,一分)
上件捣,罗为末,细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温胃腹痛啼哭不止
人参(去芦头白术(炮。各一两) 五味子 当归(洗,焙干高良姜(各半两) 木香(一两)
上件,捣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橘香散
青橘皮(炒) 吴茱萸 木香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干姜(炮) 丁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放温热服,食前。
〔曾氏〕 香汤脾胃进饮食,理腹痛,散邪气
香(炒) 良姜(锉碎,用东壁土炒。各一两半)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炒至微黄色,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烧盐汤空心调下。
热痛
钱氏云: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赤黄,与三黄丸(里热),人参汤下。
《婴孺》治小儿腹痛,夭纠不能哺乳。茯苓丸茯苓 黄连(各一两)
上为末,用蜜为丸,如大豆大。饮下,量加。
积痛
〔钱〕积痛,口中气温,面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用白术散。(消积丸白饼子方见癖白术散方见消渴
〔曾〕积痛,腹中阴阴而痛,面黄不食,儿大者口吐酸馊气,先治积滞,后调脾胃,其痛自止,仍辨虚实和解,治法见后癖积条中。
汤氏三棱 治积气肚痛
砂仁 甘草 益智(炒,去壳) 三棱 蓬术 青皮(炒。各等分)
上为末。白汤点下。
丹溪云食积腹痛,必用紫苏莱菔子之类。初虞世治小儿好吃粽,成肚痛,用黄连白酒药等分为丸服。
虫痛
虫痛面 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田氏云:虫痛啼哭俯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唇白,又目无精色,口吐涎沫,此为虫痛。钱氏云: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证用药。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曾氏云:蛔虫动痛,口吐清水涎沫,或吐出虫,痛不堪忍,其疾因食甘肥荤腥太早而得,故胃寒虫动作痛,其虫吐来或生或死,儿小者,此痛苦甚,亦致危难,先以理中汤(吐泻
乌梅水煎服,使胃暖不逆,次芦荟丸(疳)、使君子丸、化虫饮主之。有儿大者,面 白而间黄色,肉食倍进,肌体消瘦,腹中时复作痛,此有血鳖、蛔虫杂乎其间,以二圣丸下之。又有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若以治虫,及伤胃气,固不可也。因寒而动者用理中汤加乌梅水煎服。因热而动者用 咀五苓散,亦加乌梅水姜煎投。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 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钱至,钱详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辛见钱曰夜来三更果泻,钱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日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钱氏安虫散小儿虫痛
胡粉(炒黄) 鹤虱(炒黄) 川楝子(去皮核) 白矾(枯,二钱半)
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饮调下。痛时服。
治虫动,痛极不可忍,用干漆半两,槟榔一枚生用,窑老一块再 细研,三件一处为末。空心热酒调,良久取下虫,立愈,验。(窑老恐窑中 过泥物也。)
又方用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尽出,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调下。
钱氏安虫丸 治上中二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干漆(炒烟尽,二分) 雄黄(一分) 巴豆霜(一钱)
为细末,糊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之,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或苦楝根,或芜荑汤下五七丸至二三十丸,发时服。
芜荑 主治同前。凡小儿痛时便高声啼叫,人中上鼻头唇口一时黑色,脉法当沉弱而弦,今反脉大,是虫证也。
白芜荑 干漆(炒。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米饮调下,发时服。
使君子 治腹内诸虫作痛口吐清水
使君肉(薄切,屋瓦焙干槟榔 石榴根皮(东向者佳,净洗,锉焙) 大黄(半生半炮。各七钱半)
上,除槟榔锉晒不过火,余三味再焙,同槟榔为末,沙糖水煮面糊丸,麻仁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猪肉汁空心下,或鸡肉汁亦好。
化虫 消化虫毒在腹作痛
槟榔 石榴根皮(净洗,焙干。各一两) 红丹( 过) 雷丸 贯众(如鸡头者佳) 使君子肉(薄切,焙。各二钱半) 甘草(炙) 枳壳(去瓤,麸炒微黄大黄(各五钱)
为细末。用清油鸡子一枚如春饼样,候冷,抄药末一钱于上,摊匀,空心卷而食之。儿小者,用糯米粉水煮糊丸,粟谷大。每服十五粒至三十丸,以淡猪肉汁空心下,鸡肉汁亦好。
二圣丸 治腹内诸虫,及消谷逐水下气去风
槟榔(一两) 巴豆(十五粒、去壳膜心、大好者,存油)
上,槟榔锉晒为末,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入槟榔末同再杵匀,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七十七丸至九十九丸,用温茶清,五更初空心,止一投药,见虫下尽,进以稀粥自安。
肚痛
〔曾〕一月后婴孩,忽乳不下咽,肚硬如石,赤如朱,撮口而哭,面青唇黑手足口气俱冷是也。
始因断脐带不紧,为风冷所乘,证亦危急,以白芍药汤(疝)、乌梅散、一字金(脐风)投之,日久则难愈。更参考脐风证内议论。
乌梅腹疼,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等疾。
乌梅(去核) 玄胡索 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乳香 没药 钓藤(各二钱半)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盘肠内钓
〔汤〕小儿腹痛曲腰,干哭无泪面青白,唇黑肢冷,为盘肠内钓。凡有此证,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之,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痛中出,其疼立止,续次服药。
乳香 没药(各少许,透明者、细研)
上件,木香一块于乳钵内磨,水一分,滚数沸,调乳没末。此药只一服效。
〔薛〕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干啼者,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营也,下利青粪者,肝木乘脾也,皆由产下澡洗受风冷所致,当服钓藤膏之类。若乳母及儿受寒邪者,用沉香汤之类。若儿额间有汗,口闭脚冷,乃虚寒也,用当归散(见前)或沉香降气汤之类。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乃小肠热也,用人参汤送下三黄丸(里热)。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宿食)。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惊悸)。怒动肝火加味逍遥散虚热)。子母俱服,并佳。
钱氏钓藤小儿腹中极痛干啼后偃,名盘肠内钓
乳香(研) 没药(研) 木香 姜黄(各四钱) 木鳖子仁(二十一个)
上,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贮。每一岁儿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减,煎钓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魏香散
蓬术(半两) 阿魏(一钱)
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术一昼夜,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
蒜乳丸 治冷证腹痛夜啼
大蒜(一稞,慢火煨香熟,研烂) 乳香(另研,五分)
上,研为丸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乳汁送下。
异香散小儿诸般吊证,角弓反张,胸高脐凸。
用透明没药一味为末,姜汤调下。
瘕痛
〔曾〕 瘕痛,乃积久所致,由荣卫俱虚,外则感受风寒,内则过伤乳食,停滞既久,不能克化,故邪并于阴为 ,阴则专静,凝而不移,邪并于阳为瘕,假物象形,动而不息。若久而不治,亦成脾疳积,或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不按则轻。或面黄肌瘦,肚硬而胀及有青筋,昼凉夜热,蒸潮无时,乳食减少爱吃泥土。或大便酿泻,痛则身冷如冰。法当调脾养胃,用醒脾散(慢惊参苓白术散(不乳食)。磨积理疳,用化癖丸(癖)三棱散(宿食木香莪术丸(宿食)。治酿泻,没石子丸(泻)、沉香槟榔丸(癖积)。然此积滞之疾,非七剂可疗,必须次第调理,则日久自然平复。

〔曾〕始则腹内一小长块,其硬如臂,从腰缠转,或左或右,良久痛甚,则见于皮下,不妨乳食。其证先因有疾表解未尽,遽尔下之太过,气虚寒搏,郁结而成。法宜益气理虚,用参苓白术散(不乳食)、沉香槟榔丸(癖)、木香莪术丸(宿食)为治,或间投白芍药汤(疝)加人参茯苓,水姜煎服。
癖痛治法详癖门按: 瘕 癖四证,大同小异,治法亦无大分别,似不必琐琐作名,亦可也。
吊肾偏坠痛证治在阴肿寒疝痛证治在疝门
补虚
芍药甘草 治出疹肚疼腹满小便不通
芍药(一两) 甘草(二钱半)
上锉散。白水煎服。
《圣惠》人参小儿吐下腹痛不止
人参(去芦头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干姜(炮裂,锉) 黄 (锉。
各一分) 细辛(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频服。
〔钱乙〕附方和中 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思食。
人参(去芦) 白茯苓 白术 甘草(锉,炒) 干葛(锉) 黄 白扁豆(炒) 藿香叶(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干枣二个去核,姜五片,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外治
《庄氏家传》小儿未能语,啼哭不能辨者,当以手候其腹,如有实硬处,即是腹痛。治之方,研生姜取汁,暖令温,调面成糊,涂纸上,贴脐心,立定。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