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简 介:本书是北宋哲宗时(公元1093)高丽国所献之本的校对颁行本。北宋哲宗时颁行此书,只作了简单的校对;南宋绍兴时史崧献出家藏本
作者:清.张隐庵
共 82 章节 29.17万+字数

寿夭刚柔第六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此章论人秉天地阴阳而生。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刚柔。阴阳之道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是故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
玉师曰:强弱短长,即如四时有寒暑。昼夜有长短。盖人与万物,皆禀此天地阴阳之形气。与时相应,故各有刚柔长短之不同。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故曰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夫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然天地阴阳之气。上下升降。外内出入。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外内相合。与时相应者也。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内之阴阳也。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在外之阴阳也。病在阴之阴者。病内之五脏,故当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病在外之皮肤,故当刺阳之合。谓六腑外合于皮肤,故当取腑经之合穴也。病在阳之阴者。病在外之筋骨,故当刺阴之经。谓五脏外合于筋骨,故当取阴之经也。病在阴之阳者。病在内之六腑,故当刺络脉,故曰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盖风者天之阳气。痹者人之阴邪。阴阳俱病。名曰风痹。外内之相合也。有形者。皮肉筋骨之有形。无形者。五脏六腑之气也。病有形而不痛者。病在外之阳也。病无形而痛者。气伤痛也。阴完阳完者。脏腑阴阳之气不伤也。夫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动静者。天地之体用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天地之气交也。离中有虚。坎中有满。水火之相济也。如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乃阴阳之不表不里矣。心为阳而主火。水为阴而居下。加以烦心。此阴胜其阳矣。阴阳外内不交。水火上下相克。此天地阴阳之气不调,故其形不久。形气之相应也。开之曰。针合天地人三才之道。此篇论人。合天地阴阳,故用针以调其不和。经中大义。当于针病之外求之。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
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内外之相应也。
黄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黄帝曰:外内之病。难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内难易之应也。
此论外因之病。从外而内。内因之病。从内而外。形气外内之相应也。风寒者。外受之邪,故病形。忧恐忿怒。在内之气,故病脏。夫外为阳。内为阴。病九日者。病发于阳,故用三之奇。病一月者。病发于阴,故用十之偶。此以针之奇偶。应病之阴阳也。出络血者。通地之脉道也。形先病而未入脏者。病发于阳,而未入于里也,故刺三时而可愈矣。脏先病而形乃应者。病发于阴,而出于外也。刺之倍其日而愈矣。夫病发于阴而出于外者易愈。留于内者难已,故刺有十日者。有倍其日而刺两日者。此一月之病在内者。有难易之应也。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浓薄。其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
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矣。形充而大肉。 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患。决死生。
黄帝曰:余闻寿夭。然以度之。伯高答曰: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满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
黄帝曰:形气之相胜,以至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颧音权 音窘度入声)
此论人秉天地阴阳。生成此形气。有寿夭之不同也。任、当也。果、成也。此天之生命。立形定气,故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夫人皮应天。人肉应地,故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形谓皮肉筋骨。血气经络。应经水气脉。通贯于地中,故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人之形气。天命所生。皮肤缓者。天道之元亨也。是以缓则寿而急则夭。脉乃精血神气之所游行,故形充而脉坚大者为顺。脉小以弱者。荣卫宗气俱衰。衰则危矣。夫肾秉先天之阴阳而主骨。颧乃肾之外候,故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此先天之气薄也。脾主地而主肉。肉坚者寿。不坚者夭。此后天之土基有浓薄也。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先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患。决死生。天年篇曰:以母为基,以父为 。人之寿百岁者。使道隧以长。墙基高以方。墙基者。面部之四方也。地、地阁也。墙基卑。高不及地者。四方之平陷也。此人秉母气之薄。盖坤道之成形也。天年篇曰:人生三十岁。五脏大定。不满三十而死者。不能终地之五行也。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不能终地之生数也。平人气胜形者寿。谓地基固宜博浓,而气更宜胜形。盖万物资始于天,而天包乎地之外也。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邪气胜也。形胜气者。正气脱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
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内热
黄帝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忾音戏)夫形舍气。气归形。形气之相任也。然下焦所藏之精水。中焦所生之荣卫。所以温分肉。充皮肤濡筋骨利关节。水随气而营运于肤表。环转无端。如营卫留阻。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矣,故刺有三变。变者。使之营运而变化也。荣之血。卫之气。道之出行于外。寒之痹。使之热散于内。夫营卫血气。主出入于外内,故病则止上下行,而为寒热气痛矣。若怫忾贲响。此乃风寒客于肠胃之中。盖以分别营卫之生病。寒痹之为病。本于自生。非外因之邪也。痹者。闭也。寒痹者。寒水之为病也。肾为水脏而主骨。在外者皮肤为阳。筋骨为阴。病在阴者名曰痹。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者。谓肾脏寒水之痹。痛在于外合之骨,而及于皮之不仁。病从内而外也。
玉师曰:风寒客于肠胃之中。照应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句。盖本篇先论秉气之寿夭。后复论病气之寿夭。然病气有二。一因于风寒病气。所谓气胜形者是也。一因于营卫稽留。水道不行之病气。所谓形胜气者是也。
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 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醇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清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矢屎同 音氲 音岁)
痹者。留而不行也。寒痹者。肾脏寒水之气也。夫人秉先天之水火,以化生五行。肾受天一之精气,而交通于四脏。如水火不济。五行不交,则留而为寒痹疾,故以火 之者,以火益水也。
夫肺主皮毛。饮酒者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用醇酒者。使肺肾之相通者。蜀椒形色像心。皮红子黑。具中虚之象。用蜀椒者。使心肾之相通也。脾为阴中之至阴。干姜主理中之君品。用干姜者。使脾肾之相通也。桂为百木之长。用桂心者。使肝肾之相通也。蚕食桑而成绵。三者皆白。肺之品也。用绵絮一斤。白布四丈。十遍者。使在地之阴邪。从天表以终散。所谓热于内而使之外散也。夫王公大人。固不可以火 ,而布衣独不可以药熨乎。此盖假大人布衣,以明脏腑相通。阴阳交互。是以治法之有通变也。学人当体法先圣之用意周密。取法精微。不可图安苟简也。张开之曰。上古用分两品数。汤丸散剂。各有精义。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偶奇。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此品数奇偶多少之有法也。凡治中土者。多用五数。欲下行者。多用三数。欲从阴而上升。有用至一两一分者。又如芫花乱发。熬如鸡子石脂戎盐。大如弹丸。此分两用法之精微也。夫理中者用丸。行散者用散。行于脏腑经络皮肤者用汤。又如抵当丸、陷胸丸、干姜散、败酱散之类。捣为丸为散,而复以水煎服。此汤丸散剂之各有所取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