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简 介:本书是北宋哲宗时(公元1093)高丽国所献之本的校对颁行本。北宋哲宗时颁行此书,只作了简单的校对;南宋绍兴时史崧献出家藏本
作者:清.张隐庵
共 82 章节 29.17万+字数

血脉论第三十九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此承上章少阴之大络,而复统论其脏腑之十二络焉。玉版论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血气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血气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夫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是水谷所生之血气。营行于脉中者也。水谷之精气。从胃之大络。注于脏腑之经隧。通于孙络出于皮肤,以温肌肉。此水谷所生之气血。散于脉外者也。夫大络与经脉缪处,故奇邪而不在经者。血络是也。上章论五脏六腑之血气。少阴肾脏之精气。从冲脉而出于皮肤。此章论胃腑所生之气血。从脏腑之大络而出于皮肤。杨元如曰:按素问缪刺篇云。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故曰奇邪者血络是也。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 者何也?多出血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见于皮肤之间。血气有所留积,则失其外内出入之机。
岐伯曰:脉气盛而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此言经脉血气皮肤气血,皆出于胃腑水谷之精,而分走其道。所当和平者也。若经脉之脉气盛,而皮肤血气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矣。朱济公曰:三阳之气。主于皮肤肌腠之间。血虚则脱气者。血为气之守也。阴阳应象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
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此言经脉之内。皮肤之间,皆有此血气,而有阴阳之分焉。经脉为阴。皮肤为阳。俱盛者。经藏外内之血气俱盛也。如脉中之阴气多者其血滑,故刺之则射。如皮肤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也。朱济公曰:阳气留积。其血黑浊。血随气行者也。
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
此言络脉之血。由水谷之津液所化。津液注于皮肤肌腠。渗于孙络。与血和合而化赤者也。痈疽章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 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盖水谷入胃。其津液随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复渗于孙络。于络脉之血和合。变化而赤为血,故新饮而液渗于络。未和合于血。是津液未变而赤,故刺之血出清而半为汁也。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盖言血乃水谷之津液所化。若不新饮而出为汁者,乃身中之水也。按奇邪而不在经者。谓皮肤气血。从别络而出于孙络皮肤。与经脉缪处。此节论津液注于皮肤。渗于络脉。与经脉之血和合。是皮肤孙络。又与经脉相通,而皮肤络脉之气血所从来。又有一道。盖此篇假针以明阴阳血气之生始出入。学人当于针刺之外。细体认其义焉。
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
此言阳分之气血。因于大络孙络而出也。脏腑经脉为阴。皮肤肌腠为阳。脏腑之阴气。积于皮肤之阳分者。其气因于大络孙络而出。血未出而气先行者。谓脏腑之气先行,而血随气出者也。上节论脉络之血,乃皮肤之津液。渗入孙脉络脉而化赤。此言皮肤之血。因于大络孙络而出。是皮肤脉络之血气。外内相通,故下文曰。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
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
此承上文。总结阴阳外内之相合也。皮肤为表。经脉为里。肤表之阳。得脉内之阴气以和之。经脉之阴。得肤表之阳气以和之。阴阳表里之相合也。如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苍苍、青色也。平脉篇曰:营气不足面色青。阴阳俱脱者。经脉外内之营气脱也。
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 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烦闷
此言阴阳俱脱而色变者。皮肤络脉之血脱也。如血出多而色不变者。刺其络而虚其经也。经虚之属,则阴脱矣。心主脉而包络主血。阴脏之血脱,故烦闷也。盖言在外之血气。由脏腑之阴而出于经。经而脉。脉而络也。
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夫内在阴。外在阳。经络为阴。皮肤为阳。此总结血气之外内出入。相得而和合者也。自外而内者。从皮肤渗于孙脉络脉,而内溢于经。自内而外者。从脏腑之阴而出于经。从经脉而外注于络脉皮肤。外内之相得也。如阴阳俱有余。相合而痹闭于外内之间。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朱济公曰:阴阳相得而合为痹。与上文之阴阳相得同义。盖阴阳和合而流行则调。阴阳相得而留滞则痹。痹者。闭也。通篇论经脉血气之生始出入,故帝只问血出多而不动摇。伯曰。阴阳相得而合为痹。是非邪病之痹明矣。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此申明血气之在经脉而外内出入也。相、视也。盛坚横以赤者。血盛于脉中也。上下无常处者。血气之流行也。小者如针。留血之在孙络也。大者如筋。留血之在经隧也。数者。血脉出入之度数。留血之在经络,则而泻之,故无失其所出之度数矣。所出之度。从经而脉。脉而络。络而孙。如失其所出之数而反者。又从孙而络。络而脉。脉而经。各如其度而外内出入者也。杨元如曰:万全者。谓血气流行。外内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
黄帝曰:针入而肉着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三阳之气。主于肤表。热气阳气也。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针下坚而不可拔也。
按、此篇论血气出入于络脉之间,故篇名血络。论有所留积,皆因于络,则而泻之万全也。若取之肉,则肉着于针,而针下坚矣。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