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简 介:本书是北宋哲宗时(公元1093)高丽国所献之本的校对颁行本。北宋哲宗时颁行此书,只作了简单的校对;南宋绍兴时史崧献出家藏本
作者:清.张隐庵
共 82 章节 29.17万+字数

师传第二十九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大与治小。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民众,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吴懋先曰。师传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即夫子所谓明德新民之意。上以治国。下以治民。治大治小治国治家,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顺、和也。气之逆顺者。阴阳寒暑之往来也。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即治国齐家治民之要。志者。心之所之也。骄恣纵欲。恶死乐生。意之所发也。所谓欲治其身者。必先正心诚意。此上医医国之道也。
黄帝曰:便病患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腹胀。肠中寒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吴懋先曰。便者。所以更人之逆也。热者更之寒。寒者更之热也。热中寒中者。寒热之气,皆由中而发。内而外也。脐以上皮热者。肠中热。脐以下皮寒者。胃中寒寒热外内之相应也。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吴懋先曰。寒热者。阴阳之气也。言上医者。具阿衡之材。能调燮其阴阳。尤能格君心之非也。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姚士因曰。本标者。内为本而外为标也。春夏之气。发越于外,故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之气。收藏于内,故当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知本末之先后。气可令调。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 怆。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适叶的)姚士因曰。此言饮食衣服,乃日用平常之事。所当适其和平,则阴阳之气。可以持平。不致邪僻之所生也。便其相逆者。谓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夫胃中热。肠中寒,则胃欲寒饮。肠欲热饮矣。如胃中寒。肠中热,则胃欲热饮。肠欲寒饮矣。此寒热之在内也,故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则在内之寒热可调矣。四时之气。寒暑之在外也。时值凉寒。无使其 怆。时值暑热。无使其汗出,则在外之阴阳可调矣。吴氏曰:通篇大义。在调和外内之阴阳。非阴阳脉论,乃论气之逆顺也,故曰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谓天有寒暑。人有阴阳。我之阴阳既和。可以御天之寒暑。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支节 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支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
黄帝曰善。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以候 。黄帝曰善。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音括 音歇 音干)
此言望而知之者。斯可谓国士也。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在天主气。在地成形。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是以五脏之气见于色。脏腑之体应乎形。既能阅于面而知五脏之气。又当阅其形以知脏腑之形。知气知形。斯可谓望知之神。。胸骨也。肝乃将军之官,故主为将。脾乃转运之官,故主为卫。肾开窍于耳,故主为外。言其听之远也。坚固者。五脏之有坚脆也。吉凶者。脏安则吉。脏病则凶也。性者。五脏有端正偏倾之性也。鼻乃肺之窍。大肠者。肺之腑,故鼻以候大肠。口乃脾之窍。小肠受盛脾胃之浊,而上属于胃,故唇与人中,以候小肠。目乃肝之窍,故目下以候胆。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出。鼻孔在外。谓鼻孔之气出在外,则膀胱漏泄。盖上窍通而下窍泄也。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气约则止。不约则遗。鼻柱中央起者。谓鼻之吸气。从中央而起,则三焦乃约。盖上气吸入则下约。上气呼出则下通。上下开阖之相应也。此言脏腑之形。外内相应者。亦由气之所感也。上下三等。谓天地人三部之相等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