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会心录
简 介:《杂证会心录》是清代汪蕴谷编写的一本临证综合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1936年由杭州三三医社辑入《珍本医书集成》。
作者:清.汪蕴谷编
共 41 章节 6.25万+字数

中风
  窃怪中风一症。古法相传。皆谓六淫之邪。外风之袭。药投表散清凉。如三化续命愈风等汤。议论纷纭。训示谆谆。后人守定此法。以为先贤必不我欺。岂料指鹿为马。遵法奉行。药下咽而即毙。呜呼。何医学之不明。而人心之愚昧如是耶。即一二有识之士。以类风辨之。以真风目之。然类风者。犹不离乎风。而有似于风。真风者。则实指为风。不能舍六淫之外。而又有所谓风也。今中风之症。其果六淫之风乎哉。又谓中风须分闭脱两种。闭则有六经之症。脱则有五绝之险。夫脱为五绝之险是矣。而闭兼六经之症。
  亦不外仲景伤寒之所谓中风脉浮缓。自汗出而发热也。今中风之症。其果仲景之所谓中风乎哉。盖外风为阳邪。其中人也。必先皮毛而入。决不比阴寒之邪。不从阳经而直中三阴之速。设中属外风之说。则当入伤寒一门。何必于伤寒之外。而又立中风之条。风邪最轻。从无直中伤人之患。
  何中风疾发有顷刻垂绝之危。仲景伤寒中风症脉。言之极详。何未闻将中病同发明于伤寒中风之内。以此辨之。则向之所谓风。为真风。谓症兼六经者。其何说之辞。况经谓虚邪偏客身半。未尝云实。营卫衰则真气去。明是云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从根本而验生死。又何尝言及外风与六经之形症耶。即言及外风者。亦不过外感之表邪。自有头痛身痛寒热之兼症耳。明张景岳直辟前人之误。断以非风之名。可谓发千古之未发。奈病家卒不知信。医家卒不知从。旁人卒不知解。有令人读是书而不禁三叹者矣。夫风自内生。属东方之木气。气动便是火。火动便是风。是气也。火也。风也。分而言之。有三者之名。合而言之。则有一无二之别。且风亦不过气之逆火之炽耳。并非气之外而别有火。火之外而别有风也。第此火发于肾。虚多而实少。此风根于气。阴亏而阳弱。是以中症之发。大约精血内亏。元气内败者。为此症之大旨。如亏在阴则虚火无制。
  亏在阳则真气无根。当此之际。必有一股虚气从肾中间。上挟脊。穿昆仑。
  过泥丸。直到命门。而三阴三阳之气。突然而散。脏腑之气。亦随之而去。此所谓五绝之脱候也。若症之轻者。乃一半精气未败。尚可挽回于万一。苏后必半身不遂。经所谓偏枯之症者此也。其口眼歪斜者。筋无精血荣养也。其舌喑不能言者。脾肾元亏。不能上达舌本也。其口流涎沫者。脾亏不能摄津液。肾亏不能藏津液也。其口噤不开者。阳明之筋。虚火灼而劲急。
  真气寒而拘挛也。治法五绝症见。宜用参附汤参术汤。大补元煎之类。以救垂绝之危险。偏中症见。宜用地黄饮子八味生脉汤。六君子汤之类。以扶余生之岁月。脾肾大败。宜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归脾汤之类。以回中焦之谷气。肝血大亏。宜用人参养营汤。归芍地黄汤。八味生脉汤之类。以生肝木之汁少。倘内有燥热风火相煽。亦令人暴厥。虽古法有白虎之方。
  然不若壮水补阴为稳。盖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阳之有余。乃阴之不足也。噫。中年之后。始有是症。三旬以前。从无是患。形体丰肥。每遭此祸。质弱清。仅见此厄。不亦精血亏。真气衰之明效大验乎。倘庸医必以外风强辨。试问此风何不及于幼少。而必及于老壮。少及于清 。而多及于丰肥者。又将何说以解之耶。故临川陈先生曰。治风先治血。血胜风自灭。旨哉言乎。
  中风之论。随方书所载。人云亦云。不几误乃公事乎。本经酌议洗尽谬说。方属上工见解。后学遵而行之。阳春满眼矣。
  参附汤
  人参(一两) 川附子(五钱)
  姜水煎服。
  参术汤
  人参(二钱) 白朮(二钱炒) 黄 (二钱炙) 陈皮(一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炙)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大补元煎
  熟地(五钱) 人参(三钱) 山药(二钱) 枸杞子(二钱) 杜仲(二钱) 当归(二钱) 甘草(一钱炙) 山萸肉(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地黄饮子
  熟地 巴戟肉 山萸肉 肉苁蓉(酒洗) 石斛 川附子 五味子 白茯苓 菖蒲 肉桂 远志肉 麦冬上各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生姜大枣煎服。
  八味生脉汤
  熟地(五钱) 人参(一二钱或五七钱) 麦冬(二钱) 山药(一钱五分) 山萸肉(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 茯苓(一钱) 肉桂(五分) 泽泻(五分) 五味子(五分) 川附子(五分)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四君子汤
  人参(二钱) 白朮(二钱炒) 茯苓(二钱) 甘草(二钱炙)
  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六君子汤
  即四君加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五分) 或加锅心焦(三钱)
  如前煎服。
  归脾汤
  人参(二钱) 白朮(二钱炒) 茯神(二钱) 枣仁(二钱) 黄 (二钱炙) 当归(一钱)
  远志(一钱) 木香(五分) 甘草(五分炙) 龙眼肉(七枚)
  煎七分。食远服。
  人参养营汤
  人参(一钱) 白朮(一钱炒) 黄 (一钱炙) 白芍(一钱五分炒) 当归(一钱)
  陈皮(一钱)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炙) 熟地(七分) 茯苓(七分) 远志(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归芍地黄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 山药(二钱炒) 萸肉(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炒) 茯苓(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 泽泻(五分)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三化汤
  浓朴(姜制) 大黄 枳实 姜活(各等分)
  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终日服。以微利即止。
  金匮续命汤
  治中风肢体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能转侧。并治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去节) 人参 当归 石膏 桂枝 川芎 干姜 甘草(各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即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忌。勿当风。
  千金大续命汤
  即前方内去人参加黄芩。荆沥元戎方用竹沥
  小续命汤
  (千金) 通治八风五痹痿厥等疾。以一岁为总。六经为别。春夏加石膏知母黄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药。又于六经分别。药内随症细分加减。自古名医。不能越此。
  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 黄芩去腐) 芍药 甘草(炙)
  川芎 杏仁(去皮尖炒) 防己 官桂(各一两) 防风(一两五钱) 附子(五钱炮去皮脐)
  上除附子杏仁外为粗末。后入二味和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加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稍温。食前服。
  愈风汤
  治中风诸症。当服此药以行通诸经。则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此药加减而治之。若初觉风动。服此不致倒仆。此乃治未病之要药也。
  羌活 甘草 防风 当归 蔓荆子 川芎 细辛 黄 地骨皮 独活 秦艽 黄芩 芍药枳壳 人参 麻黄 白芷 甘菊 薄荷 枸杞子 知母(各三两) 生地黄 苍朮(各四两) 肉桂(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空心临卧服。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谓之重剂。临卧一服吞下四白丹。谓之轻剂。假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三两。加麻黄一两。作四服。加姜七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则佳。
  便不通利。用愈风汤三两。加大黄一两。亦作四服。每服加生姜五七片。临卧煎服。得利为度。
  景岳曰。中风一症。病在血分。多属肝经。肝主风水。故名中风。奈何自唐宋名家以来。竟以风字看重。遂多用表散之药。不知凡病此者。悉由内伤。本无外感。既无外感。而治以发散。是速其危耳。若因其气血留滞。而少佐辛温。以通行经络则可。若认风邪。而必用取汗以发散则不可。倘其中亦或有兼表邪而病者。则诸方亦不可废。录之亦以存古人之法耳。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