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痢疾
大意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闭塞滞下。为飧泄肠癖。(内经)滞下者。谓气食滞下焦。肠癖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汇补)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杂着)
内因
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失宜。风寒暑湿。干触秽浊。故为此疾。(指掌)其多发于夏秋者。因脾主长夏。脾感酷暑。肺金亦病。至秋阳气收敛。火气下降。肺传大肠。并迫而为病也。(医统)
外候
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纯肠垢。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大痛之分。然皆里急后重。逼迫恼人。(丹溪)若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者。带表症也。初起心烦口渴腹痛呕吐者。里实症也。(汇补)
寒热
痢起夏秋。湿热交蒸。本乎天也。因热求凉。过吞生冷。由于人也。气壮而伤于天者。郁热为多。气弱而伤于人者。阴寒为甚。湿土寄旺四时。或从火化。则阳土有余。而湿热为病。或从水化。则阴土不足。而寒湿为病。(必读)
辨虚实
胀满恶食。急痛惧按者。实也。烦渴引饮。喜冷畏热者。热也。脉强而实者。实也。脉数而滑者。热也。外此无非虚寒矣。其相似之际。最当审察。如口渴喜冷者。为热。口渴而喜热者。为寒。腹痛胀闷者。为实。腹痛而喜按者。为虚。溺短而赤涩者。为热。溺短而清白者。为寒。后重而新病为实。后重而久病为虚。脉大而沉实为实。脉大而浮洪亦虚。(必读)
辨五色
湿热之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赤白兼见。气血俱病也。纯下清血者。伤风也。色如豆汁者。伤湿也。淡黄挟白者。食积也。微红黄者。热毒也。紫黑血丝者。瘀血也。杂下散血者。损伤也。如鱼脑者。脾失运而陈积不腐也。如冻胶者。肠胃冷而真液下脱也。如白脓者。虚而挟热。津液努责而结也。如屋漏水尘腐色者。元气弱极也。如鸡肝色者。百脉皆伤也。(汇补)
寒热
世俗多以白为寒。赤为热。似矣。然白色亦有属热者。如谷食腐熟而成脓也。赤色赤有属寒者。因血瘀凝泣而入肠也。不可以赤白为准。但当以脉辨之。(医统)
积分新旧
旧积者。湿热食积也。当推荡。新积者。下后又生也。当调补。不可轻攻。脾运而积自化。若因虚而痢。虽旧积亦不可下。虚回而痢自止。丹溪有先用参术。补完胃气后下者。亦一时之权宜也。(汇补)
邪分逆顺
先水泻。后便脓。此脾传肾之贼邪。为逆。难愈。先脓血。后水泻。此肾传脾之微邪。为顺。易愈。(丹溪)
里急分辨
里急而不及更衣者。火也。火性急速。能燥物也。里急而频见更衣者。虚也。元气滑脱。不禁固也。(汇补)
后重分辨
邪迫而后重者。至圊积减。未几复作。此大肠积滞。不能宣通也。虚滑而复重者。至圊不减。后反加甚。此肺脾气降。不能发升也。(医统)
身热分辨
初痢身热脉浮者。可解表初痢身热脉沉者。可攻下。久痢身热脉虚者。正虚可治。久痢身热脉大者。邪盛难医。(汇补)
腹痛分辨
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大肠。宜苦梗开之。丹溪后随症用药。因积滞者。腹必胀满血虚者。痛必喜按。
又有虚寒作痛者。必久痢见之。(汇补)
色黑分辨
下痢色黑有三。黑而焦色者。热极反见水化也。黑而有光如漆者。瘀血也。黑如尘腐者。乃死症耳。(汇补)
呕逆分辨
痢而呕者。胃气不和也。心法有胃中火逆而呕者。有毒气上攻而呕者。有胃虚而呕者。有肝旺而呕者。大率久痢见之为逆。(汇补)
气滞痢
七情乖乱。气不宣通。郁滞肠间。触发积物。去如蟹渤。拘急独甚。必兼胸宇不宽。首宜化气。(汇补)
食积
饮食过多脾胃不运。生冷失调。湿热乃成。痢下黄色。或如鱼脑。腹痛胀满。不嗜饮食。宜消导。(汇补)
时疫痢
有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也。
当察运气之相胜。以发散疫邪。(大全)不可用克导攻下之剂。
瘀血痢
凡饱食疾走。极力叫号。跌仆受伤。郁怒不泄。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误吞生冷。恶血不行。凝滞于内。侵入肠间而成痢疾。纯下紫黑恶血。脉现芤细结促。治当祛瘀。(汇补)
噤口痢
痢而能食。知胃未病。有脾家湿热。熏蒸清道而成噤口者。亦有脾胃素虚者。亦有误服利药。犯其胃气者。
亦有服涩剂太早者。如胃弱气陷。绝不思食。则难治矣。如大虚大热者。以人参同姜炒黄连煎汤。时时呷之。或单用石莲肉炒香煎服。外用田螺捣烂。入麝一分。纳入脐中。引热下行。(汇补)
休息
屡止屡发。经年不愈。名曰休息。多因兜涩太早。积热未清所致。亦有调理失宜。亦有过服寒凉。亦有元气下陷。亦有肾虚不固。均能患此。(医统)
虚滑痢
劳役过度。中州衰损。四肢困倦。谷食难化。下痢糟粕。腹中微痛。但有虚坐。并无努责。六脉沉伏。或应指模糊。治宜调补。不可以常例治之。亦有痢久不愈而变成者。治法相同。如再用寒凉行气。则恶寒厥逆自汗昏沉等症立见矣。须大剂辛温之品补之。
虚痢
有素患阴虚。偶感寒邪。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赤白稠浊。或见红水。发热夜甚。烦渴不宁。胸中似饥。得食则胀。治以清解热邪。兼滋阴血。庶可保全。设用凉血攻积补气破气治之。必死。如白芍生地丹皮山药、甘、桔、阿胶、石莲、赤苓陈皮、风、米、泽泻之类。(寓意草)
蛲虫痢
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乘。或痛或痒。从谷道中出。其形极细。乃九虫之一也。宜清热杀虫。(医统)
虫疰痢
痢下黑色。形如鸡肝。口燥大渴。五内切痛。由服金石汤丸。逼损真阴。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难治。(医统)
痢分轻重
凡痢身不热者轻。身热者重。能食者轻。不能食者重。绝不食者死。(汇补)
疟痢前后
疟痢二症。同因暑邪饮食失宜。致有疟后发痢者。由汗多亡阳。元气下陷后重里急。似痢非痢也。亦有痢后发疟者。因下多亡阴。荣卫失调。寒热交争。似疟非疟也。俱不可纯用攻剂。若疟痢兼发者。内有积滞。外受风寒。可双解之。(医统)
死症
下痢纯血者死。如尘腐色者死。如屋漏水者死。如鱼脑如猪肝者。半死半生。气短呃逆者死。唇若涂朱者死。大孔如竹筒者死。身热脉弦者。半生半死。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五虚者死。直肠自下者死。久痢。忽大下结粪者死。小儿出痘。即发痢者死。妇人新产。即发痢者亦死。(汇补)
脉法
肠癖下脓血脉沉小滑利者吉。浮洪弦数者凶。又洪弦者重。浮大者未止。微弱者自愈。虽发热不死。惟弦急者难治。(汇补)
治法
和血则便脓自愈。行气则后重自除。(内经)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祛风。(东垣)因于湿热者。去其湿热。因于积滞者。去其积滞。因于气者调之。因于血者和之。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必读)
初痢忌涩
初痢之法。化滞清热。直候积消毒散。脾胃已和。气血将复。方可调补。不可遽用肉蔻诃子、白术辈。以补住湿热。不可妄投粟壳龙骨乌梅等。以秘涩肠胃。恐邪得补而愈甚。腹痛欲死。变症百出。日久延迁而未已也。(心法)
久痢忌攻
气本下陷。而再行其气。后重不益甚乎。中本虚衰。而复攻其积。元气不愈竭乎。湿热伤血者。自宜调血。若过行推荡。血不转伤乎。津亡作渴者。自宜止泄。若但与渗利。津不转耗乎。(必读)
有汗
初起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表症见者。即宜发散。所谓风邪内结者。汗之是也。(医统)
痢有补法
脉来微弱者可补。形色虚薄者可补。病后而痢者可补。因攻而剧者可补。(必读)
痢久补脾
久痢体虚气弱滑脱。徒知止涩。竟难奏效。殊不知元气下陷。当用升提补气。如参、 、白术、升麻之属。自能渐愈。甚者灸气海天枢百会穴。(医统)如食少者。专调脾胃饮食进而气血和。盖痢以胃气为本也。(入门)
痢久补肾
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未有久痢而肾不虚。故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盖病在火衰。土位无母。设非桂、附大补命门。以复肾中之阳。以救脾家之母。则门户何由而固。真元何由而复。(士材)
用药
主以保和丸赤痢。加川芎、当归白痢。加苍术腹痛。加当归芍药。后重。倍槟榔、枳壳。小水赤涩。加茯苓木通肛门热痛。加大黄朴硝。此通导之法。凡实热者用之。若赤痢久而血虚者。四物汤。加阿胶陈皮、白术、甘草白痢久而气虚者。四君子汤。加黄 、扁豆、木香砂仁。痢久而后重不去。此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痢久而积滞不化。为脾气不运。六君子汤。中焦寒者。理中汤。下焦虚者。四神丸。此温补之法。凡虚寒者用之。若血瘀痢者。用当归桃仁赤芍、枳壳、甘草、黄芩、香附、陈皮肉桂。若食积痢者。用化滞汤。加山楂、枳壳、木香砂仁。此疏利之法。凡内伤气食者宜之。若时疫痢者。用防风汤。加羌活白芷柴胡、川芎。此发散之例。凡外感风寒者用之。若噤口痢者。香连丸。同石莲肉竹茹枇杷苍术。徐徐呷下。此清解之例。凡虚热者宜之。若秽尽气虚。用芍药汤。加参、 、苓、术、诃黎粟壳乌梅肉果、香椿皮。此兜涩之剂。凡滑脱者宜之。若阳邪陷入阴中。脉沉数有力。肌肤晦黑者。初则升散。用人参败毒散。后则升补。用补中益气汤。服药时外宜坐殿肛门
努力忍便。直待药势已行。皮间汗润而止。务使内陷之邪。提之转从表出。所以挽其不趋之势也。凡初痢腹痛。不可骤用参术。虽胃气虚弱。亦当禁之。
痢疾选方
保和丸(方见伤食) 理中汤(方见中寒
芍药汤 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诸症。
芍药(二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五分)
槟榔 甘草(各三钱) 木香(一钱)
每服五钱。水煎。加枳壳。名导气汤。
化滞汤 治下痢因于食积气滞者。
青皮 陈皮 浓朴 枳实 黄芩 黄连当归 芍药(各二钱) 木香(五分) 槟榔(八分) 滑石(三分) 甘草(四分)
加味平胃散下痢因于湿蒸热郁者。
苍术 陈皮 甘草 黄芩 黄连 槟榔茯苓 木香 泽泻 木通加味防风汤 治下痢困于风邪时疫者。必有表症。乃可用之。
麻黄 防风 苍术 川芎 本 羌活白芷 桔梗 芍药 甘草香连丸(直指) 统治痢疾初起。乃和平之剂。
黄连(十两) 木香(四两)
末之。醋糊丸。淡姜汤下。(随症加入)
芩术汤 统治痢疾积去调理之剂。
白术(一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每服三钱。水煎。
黄芩汤
黄芩(二钱) 芍药(一钱半) 甘草(五分)
真人养脏汤(和剂) 治痢久脾肾俱虚。肠胃不固。经年不愈者。
人参 白术 当归(各六钱) 白芍 木香(各一两六钱) 甘草肉桂(各八钱肉果(半两) 粟壳蜜炙三两半) 诃子(一两二钱)
每服四钱。水煎。久病。加附子
四神丸下焦不固。下痢不止。(方见泄泻)
卫生汤异功散山药苡仁泽泻、黄连。
钱氏白术散脾虚泄痢肌热
即四君子加木香藿香干葛
四君子汤白痢久而不愈。属气虚者。
六君子汤 治痢久而积滞不减。脾气不运者。
补中益气汤 治痢久而后重不去。属脾气下陷者。(方俱见中风
胃风汤 治中焦虚寒下痢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芍药 川芎(各等分) 肉桂(减半)
水煎。一方。加干葛
四物汤赤痢久而不愈。属血虚者。(方见中风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