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面病
大意
头面者。诸阳之会也。十二经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经文)所以面病俱属三阳之经。(汇补)
面痛
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汇补)
面肿
面肿曰风。(内经)因食后冒风。风热相搏。上攻头面。能食者。为风虚。更兼麻木。不食者。为风热。必见红赤。(入门)
面浮
劳力过度。饮食失节。脾气输化不及。肺金传布失度。故眼下肿如卧蚕状。将有水肿之虞。若脉浮虚无力。
是脾气不足。宜培脾实土。沉实有力。是肺气不顺。当降气泻水。(汇补)
面热面寒
手足阳明经气盛。则身已前皆热。(入门)手足阳明经气虚。则身已前皆寒。(灵枢)故风热上冲。则面独热。寒湿上逆。则面反不能耐寒。(入门)
面疮
风渍皮肤。痰客脏腑。则面 黯。脾受湿热。肺受风邪。则面疮疡。或痛痒。或红肿。或如粟米。或变五色。又有肺受火邪。咳嗽脓血。面生红疮者。乃肾水不升。肺火独旺也。(汇补)
治法
高者抑之。客者散之。血热者宜凉。气虚者宜补。不可专任苦寒降火。若清火补气而不效者。又当开郁。
用药
胃火。清胃散。加黄芩、山栀。风邪。葛根汤。加薄荷、荆芥。调脾。六君子汤。加升麻、干葛。
【附:颊 】
如肿连齿根者。胃火也。肿及两颐者。胆邪也。仍以能食为风虚。不食为风热。(入门)若湿热为肿。火盛为痛。
两耳前后俱肿者。名曰发颐。甘桔汤加薄荷、荆芥、连翘、防风、黄芩、牛蒡主之。
面病选方
清胃散(方见火症) 六君子汤(方见中风) 甘桔汤(方见恶寒)
大意
头面者。诸阳之会也。十二经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经文)所以面病俱属三阳之经。(汇补)
面痛
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汇补)
面肿
面肿曰风。(内经)因食后冒风。风热相搏。上攻头面。能食者。为风虚。更兼麻木。不食者。为风热。必见红赤。(入门)
面浮
劳力过度。饮食失节。脾气输化不及。肺金传布失度。故眼下肿如卧蚕状。将有水肿之虞。若脉浮虚无力。
是脾气不足。宜培脾实土。沉实有力。是肺气不顺。当降气泻水。(汇补)
面热面寒
手足阳明经气盛。则身已前皆热。(入门)手足阳明经气虚。则身已前皆寒。(灵枢)故风热上冲。则面独热。寒湿上逆。则面反不能耐寒。(入门)
面疮
风渍皮肤。痰客脏腑。则面 黯。脾受湿热。肺受风邪。则面疮疡。或痛痒。或红肿。或如粟米。或变五色。又有肺受火邪。咳嗽脓血。面生红疮者。乃肾水不升。肺火独旺也。(汇补)
治法
高者抑之。客者散之。血热者宜凉。气虚者宜补。不可专任苦寒降火。若清火补气而不效者。又当开郁。
用药
胃火。清胃散。加黄芩、山栀。风邪。葛根汤。加薄荷、荆芥。调脾。六君子汤。加升麻、干葛。
【附:颊 】
如肿连齿根者。胃火也。肿及两颐者。胆邪也。仍以能食为风虚。不食为风热。(入门)若湿热为肿。火盛为痛。
两耳前后俱肿者。名曰发颐。甘桔汤加薄荷、荆芥、连翘、防风、黄芩、牛蒡主之。
面病选方
清胃散(方见火症) 六君子汤(方见中风) 甘桔汤(方见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