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虫病
大意
虫得木之气乃生。得雨之气乃化。故非厥阴风木之气不生。非太阴湿土之气不化。(子和)湿热之虫。脏腑虚则侵蚀。(丹溪)
内因
诸虫皆因杂食生冷甘肥油腻。节宣不时。腐败停滞。以致中脘勿运。酿成湿热。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萤之义也。(汇补)
外候
凡虫症眼眶鼻下。必带青色。面上痿黄。或生白斑。或见赤丝。唇疮如粟。或红而肿。或缓而痛。饮食减少肌肉不生。睡卧不安肠鸣腹痛口吐清水。目无睛光。甚则沉沉寒热肚大青筋。或为鬼胎血鳖。(汇补)
虫分九种
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群虫之长。二曰蛔虫。长一尺许。轻则呕吐腹痛。多则贯心杀人。三曰白虫。长五寸余。母子相生。其形转大。至四五尺则杀人。四曰肉虫。状若烂杏。令人烦满。五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嗽声嘶。六曰 虫。状如虾蟆。令人呕吐。七曰弱虫。状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九曰蛲虫。状如菜虫。形至微细。居洞肠间。令人痔痢。又有三尸虫。状如犬马尾。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医统)
脉法
脉洪而大。为脾家湿热。及好食茶叶生米草纸怪异等物。当困倦少食。今反饮食如常。形健不渴。悉属虫症。脉沉实者生。虚大者死。(类案)
治法
体实之人。虫攻脏内。心腹 痛。在上用吐法。在下用攻法。体虚之人。先宜调补元气。然后用王道药。佐以一杀虫之品。或追虫之后。继以温补。不然则虫去而气亦随散矣。(入门)
治宜引导
虫之所居。必脏脾胃深处。药之所过。仅在中流。虫闻气而避之。安能攻取。故必用甘甜辛香之物。啖咽津液。引虫头向上。然后用药。大抵上半月虫头向上。用药易效。下半月虫头向下。用药不应。(汇补)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槟榔木香、鹤虱、雷丸苦楝根、使君子等。如体实可吐者。用樟木屑煎汤吐之。可下者。追虫丸下之。体虚宜调养者。用化虫丸治之。若在上中二焦。攻痛呕吐者。所服药中。加花椒乌梅。治之尤当。
虫病选方
秘方 治诸般痞积面色痿黄肌体羸瘦四肢无力。及食生冷壁泥茶炭咸辣等物。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 香附 槟榔 藿香(各一钱) 益智(五分) 官桂(四分) 桔梗(八分) 大黄(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露一宿。五更空心温服。不得须少饮食。不然则药力减而虫不行矣。
追虫丸黑牵牛(取头末) 槟榔(各八两) 雷丸 皂角 南木香(各二两)
蜜丸。
化虫丸鹤虱 槟榔 苦楝根 胡粉(各一两) 白矾(二钱五分) 芜荑 使君子(各五分)
蜜丸服。
遇仙丹 治虫症如神。
黑丑(头末二两) 槟榔(一两) 三棱 蓬术(各五钱) 牙皂(三钱)
为末。糖拌。小儿一钱。大人三钱。糖汤送下。空心服。是日绝食。待虫下行。然后用薄粥汤。
寸白虫 于每月初三日前。先炙猪肉一块。置口中。咀嚼其津而勿咽。使诸虫闻香争咂。如箭攻攒。却以槟榔细末一两。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三钱。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