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全生集
简 介:尹慎徽先生博学诗词书画。各臻其妙。尤精岐黄术。纪方负笈从学。而于内外科。喉科。肿证。刻志研求。二十年来。险逆诸证。一一经历。博访旁咨。悉心讨论。
作者:
共 26 章节 1.34万+字数

辩证法
●白点在外关者。(小舌旁边。)多属热。在内关者。(小舌内。)多属寒。
●热证必肿。寒证不肿。喉内反大而空。(亦有虚肿者。其形必润。)
●热证必痛。痛无止息。(略痛者轻。痛甚者重。)寒证不甚痛。或时痛时止。
●热证喝水不甚痛。吃饭则痛。寒证喝水痛。吃饭不甚痛。
●热证必渴。喜喝水。(喜温者轻。喜冷者重。少喝者轻。多喝者重。)寒证不渴。虽渴不多喝水。(喜温者轻。喜极热者重。)
●热证不思食。亦不能食。(一由肿痛。一由不知味。)寒证能食。而不甚思食。(一由脾虚。一由脾绝。一由过服寒剂。)
●热证有风涎。(涎少者轻。涎多者重。宜解表。从凉散。)寒证则断无风涎。(若风寒相兼。亦有风涎。宜解表。从温散。)
●热证白点必干涩。或一边一点。或一边数点。大小不一。寒证白点必明润或成点。或成块。甚者满喉俱白。状如凝膏。或如霜雪。
●热证白点外皆深红色。或红丝。(红丝者轻。)寒证白点外皆淡红色。或红丝。(红丝者轻。)
●热证舌苔。或黄或黑。宜察其润燥。燥者是实热。宜下之。润者是假热。宜清之。寒证舌苔必白。或间有黑黄色。(水极似火之象。)亦宜察其润燥。燥者寒轻。宜微温。润者寒重宜大温。(鼻孔口唇。俱宜察其润燥。但有火烁肺而鼻燥者。有肺气绝而鼻燥者。有肺火伏而唇燥者。有胃气不升而唇燥者。有脾气绝而唇燥者。有伤食唇燥者。俱宜详察。眼目但察其畏风与否。畏火与否而已。)
●热证小便必赤。赤而热。且短数者。是实热。宜导之。赤而不热。且长而多者。是假热。宜清之。若清长。则的是寒证矣。
●热证大便必燥。燥而腹中坚满。欲解不能。或解如羊矢者。为实热。宜下之。燥而不结。或先结后溏。或旬日不解。而全无胀意者。为虚热。宜清之。若大便纯溏。则的系是寒证。宜温之。至滑泄不守。宜温而补之。即兼有热证亦不可妄议攻下。
●辨证宜相天时。度地势。审人事。大约夏秋多热。春冬多寒。住平阳之地者多热。住深山冷浸之地者多寒。体强者多热体弱者多寒。好酒多热。好色者多寒。少壮者多热年老者多寒。虽不尽然。此其大较也。
白喉无论寒热证。如汗出似油者。不治。失音痰气喘者。不治。目光直视者。不治。用针无血者。不治。吹药无涎者。不治。吹药即刻痛止白落。过日复患者。不治。满喉白满喉肿者。惟热证不治。医者如遇此等证候。切勿轻与用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