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伤寒一书。自汉张仲景先生究其精微。得其旨趣。乃万世之龟鉴也。论中梓讹难明。晋叔和成其章序。成无己《明理论》。
作者:
共 42 章节 2.25万+字数
第五·红星舌
(图缺)
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介按】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发黄。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兹以湿热瘀郁熏蒸成黄。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是属湿热发黄之治法。倘如失治之后。则郁热炽盛。灼耗脾液。而舌现红星。成为热毒传里之症。如《舌鉴辨正》所谓“全舌纯红而深红星。乃脏腑血分皆热也。中燥火者。中疫毒者,实热人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其病多大热大渴。心胸胀满。皮肤燥痒。日夜不能眠。大便秘、小便涩不等。(均属里症)宜十全苦寒救补汤急投”者是也。
五苓散
泽泻(二两五钱)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五钱) 官桂(五钱) 木通 滑石(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入姜汁并蜜各少许,用白滚水调服。
【介按】《医宗金鉴》云。“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又云。“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兹又加以滑石、甘草、木通者。因太阴湿郁蒸热为黄。既宣其气化。并渗其湿热。使黄从小便而解也。
(图缺)
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介按】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发黄。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兹以湿热瘀郁熏蒸成黄。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是属湿热发黄之治法。倘如失治之后。则郁热炽盛。灼耗脾液。而舌现红星。成为热毒传里之症。如《舌鉴辨正》所谓“全舌纯红而深红星。乃脏腑血分皆热也。中燥火者。中疫毒者,实热人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其病多大热大渴。心胸胀满。皮肤燥痒。日夜不能眠。大便秘、小便涩不等。(均属里症)宜十全苦寒救补汤急投”者是也。
五苓散
泽泻(二两五钱)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五钱) 官桂(五钱) 木通 滑石(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入姜汁并蜜各少许,用白滚水调服。
【介按】《医宗金鉴》云。“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又云。“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兹又加以滑石、甘草、木通者。因太阴湿郁蒸热为黄。既宣其气化。并渗其湿热。使黄从小便而解也。